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新闻动态 >> 查看内容

这样的真空包装食物可能存在卫生隐患,中疾控提示

2025-10-10 10:38:21人民网佚名查看次数:9

人民网北京10月10日电 (记者乔业琼)打开网购快递,撕开真空袋,浓郁的麻辣香气瞬间飘满房间——对不少人来说,即食鸡架是宅家追剧、加班解馋的“心头好”。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口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味背后,可能藏着看不见的健康隐患:肉毒毒素。中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看似方便安全的真空包装鸡架,若生产、运输环节出问题,就可能成为毒素的“温床”。

毒素来源:自然界的 “潜伏者”

肉毒毒素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肉毒梭菌,又称肉毒杆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土壤、海洋沉积物、动物肠道中,本身并不致病。但当它在缺氧环境中大量繁殖时,分泌出的毒性极强的肉毒毒素,该毒素成为让人中毒的“元凶”。

肉毒毒素依据抗原性不同,目前已发现有多种血清型:A、B、E、F型对人类有致病性;C、D型主要引起动物中毒。其中A型毒性较强,但它也有弱点,对高温和碱性环境抵抗力差,80℃以上加热30分钟,就能让它失去毒性。

而且,肉毒梭菌喜欢在18℃-30℃的环境中生长、产毒,一旦环境pH值低于4.5或高于9.0,温度低于15℃或高于55℃,它就难以繁殖产毒了。因此,加热和冷藏都可以杀死肉毒梭菌。

中毒途径:不止 “病从口入”

肉毒毒素中毒的途径有多种,除了常见的食源性摄入外,还存在婴幼儿特殊感染、美容注射不当、伤口感染等多种情况。

一是食源性摄入

引起肉毒毒素中毒的食物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被肉毒梭菌芽孢感染;二是在肉毒梭菌容易产生毒素的条件下保存;三是进食前未经过加热烹煮。

家庭自制发酵食品,像臭豆腐、豆豉、豆酱等,可引发食源性肉毒毒素中毒。如今,随着网购兴起,不合格的即食真空包装肉制品也可能存在卫生隐患。这些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若灭菌不彻底,残留芽孢,并且运输、储存时没保持低温,芽孢就会在常温下“活跃”起来,产生致命毒素。

就像开头提到的麻辣鸡架,可能就是在生产、运输环节出了问题,才让消费者“中招”。

二是婴幼儿肠道内繁殖

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下)的肠道菌群尚未发育完善,肠道屏障功能较弱。若食用了含有肉毒梭菌芽孢的食物,如蜂蜜,芽孢会在婴幼儿肠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毒素被吸收后导致中毒。这也是为什么严禁给1岁以下婴儿喂食蜂蜜的核心原因。

三是美容注射不当

用于医疗美容领域的“瘦脸针”“除皱针”等产品,其主要成分是经过特殊处理的、低剂量的A型肉毒毒素,虽经过严格提纯和剂量控制,但一旦来源不明、成分违规或操作不当,也可能引发中毒风险。这也是肉毒毒素的一个重要人为来源。

四是伤口感染

极少数情况下,肉毒梭菌可能通过伤口进入人体。若伤口接触到被肉毒梭菌污染的土壤、污物,且伤口较深、处于缺氧环境,如被生锈金属刺伤后未及时处理,细菌会在伤口内繁殖并产生毒素,毒素通过血液循环影响神经系统,进而引发中毒。

中毒症状:神经系统的 “瘫痪危机”

食源性肉毒毒素中毒的潜伏期通常在1-4天,但不同人可能会有较大差异:短的有可能2-6小时发病,长的可达10天甚至更久;而潜伏期越短,病情往往越严重。

中毒初期的症状不太典型,可能只是全身乏力、头晕,还伴有恶心、呕吐,容易被当成普通肠胃不适或感冒。

随着毒素在体内扩散,神经系统症状逐渐明显,视力模糊、眼睑下垂、看东西重影,这时候很多人会先想到去眼科就诊,却想不到是中毒。

接着,咽喉肌肉也受影响,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言语不清,吃饭喝水都成了挑战。再发展下去,呼吸肌、四肢肌肉也会被“攻击”,呼吸变得急促困难,肢体无力,严重时呼吸衰竭,生命危在旦夕。

这里要划重点:肉毒毒素中毒患者一般意识清醒,不会发热,这区别于其他感染性疾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又吃过自制发酵食品、真空包装肉制品等可疑食物,一定要尽快就医,别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针对不同中毒途径,全面筑牢安全防线

一是杜绝 “病从口入”

购买罐头、熟肉制品、发酵食品时,优先挑选口碑好、规模大的品牌厂商产品;仔细查看包装是否完整、标签是否清晰(包含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表、生产许可证号),避免购买包装破损、过期或“三无”食品。

家庭自制罐头、发酵食品(如豆豉、腐乳)时,必须严格灭菌:使用高压锅(120℃以上)持续加热30分钟以上,可实现彻底灭菌,也从根本上杜绝了肉毒毒素的产生可能。

严禁给1岁以下婴儿喂食蜂蜜,避免婴儿肠道内芽孢繁殖产毒;儿童、老人、免疫力低下者,尽量避免食用未经灭菌的自制发酵食品。

二是警惕“针剂风险”

如需进行肉毒毒素注射美容,务必选择正规医院美容科或合规医疗美容机构。

三是避免“菌从伤入”

日常受伤后,需及时用生理盐水或碘伏彻底清洗消毒,去除伤口表面的污物和细菌;若伤口较深、被土壤污染,应立即就医,由医生进行专业清创、消毒,避免肉毒梭菌在缺氧伤口内繁殖。

肉毒毒素中毒虽凶险,但并非防不胜防。无论是“病从口入”的食品安全风险,还是“针从脸入”的美容风险,只要掌握核心预防原则——“高危食品慎制作、食用之前须加热、异常食品果断弃、美容注射选正规”,就能有效规避风险。健康无小事,需从安全意识开始。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41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