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宁德市医院第19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援非一年:用技术与真情,打好援外金字招牌

2022-11-17 16:22:39本站本站编辑查看次数:294

非洲西部的塞内加尔,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疟疾、埃博拉、登革热等传染病肆虐,新冠疫情此起彼伏,当地缺医少药,无法满足基本医疗需求。但在这片土地上,来自中国的援非医生,一批接一批,接力践行着医者担当。

今年11月3日,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以下简称宁德市医院)收到中国(福建)第19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感谢信,信中对该院选派的5名医务人员,在援外期间的工作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医院大力支持援外医疗工作表示感谢。

2021年11月,宁德市医院选派张勇、周长嵩、彭捷、汤荣宁、石圣盘为中国(福建)第19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队员赴受援国执行援助任务。

一年来,他们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和汗水赢得了塞方同仁的认可,受到了当地民众和在塞华人华侨的赞扬。

克服语言障碍

不仅亲授医技,更架起两国沟通的桥梁

医疗队援助的是迪亚姆尼亚久儿童医院。

2022年新年上班的第一天,冰冷的手术台上“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一个出生仅22天的新生儿,因食管闭锁,生命垂危。中共党员、宁德市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勇主动提出参与救治。接诊后,他首次亮相非洲医院手术台,与塞方医生联手开展手术。


张勇回忆:当时医疗队进入迪亚姆尼亚久儿童医院才一个多月,两位医生的语言交流尚不顺畅。但是医学相通,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意图,术中配合默契且缜密。术后,家属非常感激,主动要求和中国医生合影留念。

援外医疗,语言障碍常常成为交流的一道难题,而队员们总能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

刚到塞内加尔时,宁德市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汤荣宁与对接工作的塞方医生阿里仅用简单的法语和翻译软件进行沟通。每天几个病房部门的医生都会集中急诊科走廊进行病例讨论,刚开始我的法语水平无法理解这样高密度的语言交流,好在会后阿里医生会将主要内容整理好,与我私下探讨诊疗方案。



今年4月,儿科收治了一名出生仅7天,患有重症肺炎和脓毒血症的早产儿,由于家里经济困难,没有及时救治,入院时,患儿已经出现缺氧休克以及双下肢末梢血栓坏死。

急救过程中,已经用上了呼吸机,呼吸及氧饱和度,虽得到改善,但是双下肢末梢血栓坏死,让阿里犯难,随即寻求汤荣宁的帮助。

“幸好在赴非前,我就在省级医院新生儿科进修,当即联系新生儿科专家进行远程指导,因当地条件限制无法进行溶栓并监测血凝,于是改为给予抗感染外加硫酸镁湿敷,局部热敷和轻微揉搓,积极控制原发病并改善局部血运。后来,患儿恢复情况良好。”汤荣宁说,作为医生,不远万里来到非洲,不仅亲授医技,更要为两国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传授技术和爱心的同时

也要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塞内加尔是个法语国家,各项法律法规都深受法国影响,医疗制度也不例外。援助对口合作医院以来,队员们观察了他们的许多不同做法。

“刚到这里的半年时间,从最初的不适应到现在的顺手,慢慢融入了这里的工作,感觉一切都像放慢了节奏,但是却让人更有时间去思考。”彭捷是宁德市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承担着医院大量的人工标本和医疗队的核酸检测任务。


彭捷所在的生化实验室只有一台非常小型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4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不同的项目要在不同的仪器上做,电子化程度不高。

这里检验人员不单做检测,也要参与抽血和实验项目的登记,这有助于检验人员对检验的了解和标本检测前的采集质控。

同时在和病人的接触中检验人员会获取更多的信息,掌握病人的病史和症状,对检验人员后续出具检查报告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10月18日,宁德市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周长嵩与队友接诊了一名被野蜂严重蛰伤的同胞,患者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胸闷心悸、恶心呕吐,遂向援塞医疗队紧急求助。

周长嵩立即为患者查体,发现全身中毒症状。随后,周长嵩和队友们紧急对症治疗,经过半小时的观察,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生命征平稳。

“我们在传授技术、传递爱心的同时,也要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援助期间,周长嵩不仅担当医疗援助的职能,还用心观察了当地医院许多诊疗手段,并收集记录后与同事们分享。

“这两年,国内力推的门诊‘日间手术’在塞内加尔已经运用得非常成功,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医疗资源有限所致。我所在的大外科很多小手术,比如包皮环切、疝气等。在门诊时,医生诊断患者要做手术,并开了麻醉会诊单和手术费用的单子,患者拿着麻醉会诊单找到麻醉门诊,开完术前检查单后直接缴费,医保会把所需费用一次结算,然后门诊直接约定手术日期。”周长嵩说。


目前,国内只有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的地方实现了大量的日间手术,流程还没有这么简练,更没有因为并发症下一次住院费用减半这种说法。塞方日间手术体系做法。是值得学习的。

一顿可口安适的家乡菜

慰藉对家乡的思念

到塞内加尔已一年,思念亲人与故土的情感不时被投身医疗援助工作的热情所覆盖。然而,一顿可口安适的家乡菜,可以慰藉众人对家乡的思念,这多亏了宁德市医院高级厨师石圣盘,大家亲切地叫他“石大哥”。

石圣盘是第二次执行援外医疗任务的“老兵”,三尺厨台,尽显身手,起早贪黑,自己动手做馒头、做包子,担负起队友的后勤保障。

“医疗队厨师难派,这事总要有人去做。困难都可以慢慢克服,可队友们多年养成的饮食习惯却难以很快适应。在医疗队里,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安抚好大家思乡的胃。”

石圣盘说,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有了上一次的援非经历,再次踏上了塞内加尔这片熟悉的土地,工作起来也更加熟练。


在塞内加尔,由于气温高热,水分少,当地蔬菜品种很少,口感也不好,调料品也比较少,队员们吃不惯。

面对这一困境,石圣盘练就了一身本领:当地没有馒头包子买,就买来面粉自己动手做;每天抽时间学做新菜;采购食品总要跟商贩讨价还价,想方设法节约经费、减少开支;平时主动征求并采纳队友的意见,炒的、卤的、炸的、焖的、干煸、烧汤等换着花样做,解暑绿豆汤也是常常出现在桌上;一到重要的节假日或队友生日,厨房工作量往往是平时的好几倍,但石圣盘总是变着戏法,献上最佳手艺。他知道,这对大家在塞内加尔的工作和生活很重要。

“抬头是塞内加尔的天空,低头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队员常说这是他们身在异乡的心境,祖国的需要与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则是他们援非最坚强的后盾。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宁德市医院选派的援非队员中,共有3个是医院“双职工”家庭。

周长嵩的妻子彭云娟是宁德市医院检验科主治医师,今年4月,宁德本土爆发疫情,夫妻于地球两端同抗疫;

张勇的妻子是宁德市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张小峰,每天都处于“白+黑”的状态,白天在医院门诊,晚上下班回家陪伴孩子学习;出发前,石圣盘的爱人马秋吕告诉他,援非意义重大,家里她会安排好!

亲人的承诺,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亲人的支持,就是他们最大的动力。

截止2022年10月31日,中国(福建)第19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共累计完成门诊5000多人次,参与手术超2000台次,麻醉600多台次,抢救危重症患者50多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医生的担当,弘扬了高尚的中国品格,有效传递了中国声音。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01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