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医师交出新时代答卷 不断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2284个
●截至2021年末,厦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2284个(不含部队医院),比上年增加113个。其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722个,民营医疗卫生机构1562个。全市实有床位总数20272张,比上年增加802张。
50064人
●截至2021年末,全市卫生人员总数达50064人,比上年增加1846人。
3897.88万人次
●2021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达3897.88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84.65万人次,增加5.0%。
2018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立国内医院中首个钟南山院士名医工作室。图为钟南山院士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查房,省内同行在旁学习观摩。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陈莼 通讯员 张从云 黄翔 陈艳丰 图/市卫健委提供)医者,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代名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别是在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时,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赢得了全社会赞誉。这既是对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高度肯定,也对他们做好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课题,厦门的医师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在市卫健委的领导下,厦门医师团队众志成城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在组织建设、医师培训、行风建设、健康促进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注重实效的工作,积极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断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促进医学学术进步 提高医卫服务水平
“医道从德,术业求精。”精湛的医术是攻克病魔坚守健康的前提保障。称职的医务工作者总是把精业、敬业、勤业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工作。他们参加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为自己“充电”,进一步提高岗位胜任力,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
厦门医师团队以促进医学学术进步、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为目标,把推动我市和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合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充分利用我市各项办会优势,积极举办具有国内外重大影响力的学术会议。2021年,市卫健委积极组织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及科技进步奖申报,完成2021年省卫健委新冠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定向项目申报;完成2021年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共组织推荐202个申报项目;完成2021年福建省卫生健康中青年科研重大项目申报工作,共组织推荐6个申报项目,获批立项项目3项。我市医疗机构共获得2020年度厦门市科学技术奖10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同时,我市还开展人文爱心医院、人文爱心科室、白求恩式好医生评选。至今我市已有4家医院、4个医院科室和8位医师获评。上述各类先进评选,在厦门市乃至闽西南地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对营造和谐医患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让群众家门口就能看名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新时代,各项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从“有药用”到“有良技”、从“看上病”到“更舒心”、从“看得起病”到“更便捷”、从“治病”到“健康+”,同时,人民群众追求更加优越健康环境的愿望也不断提高,这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优、更高的服务标准。在通向全民健康的大道上,广大医务工作者担子更重,使命更坚。
近年来,厦门市全面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让百姓免受异地求医之苦,在“家门口”就能看大病、治难病。厦门已拥有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厦门市中医院)4个区域医疗中心,为促进厦门市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据统计,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超过70%,填补了厦门乃至全省57项医疗技术空白(福建首例10项,厦门首例47项);复旦儿科厦门医院引入总院开展的临床新技术98项,填补30余项区域空白,医院连续两年进入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国儿童医院50强”并位居福建儿科类首位,共接受厦门市及周边地区47家医院(含三甲医院)转诊危重症患儿万余名;厦大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获批委省共建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是福建省唯一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国家级分中心;市中医院获批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在艾力彼“中国中医医院百强榜”排名已居第41位。
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持续优化医疗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新模式、新手段,守护人民健康,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十五项行动,市卫健委与多方携手,挖掘专家资源,建立健康科普专家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刊、手机、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的传播作用,拓展传播渠道,积极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引导树立正确健康观念,扩大健康促进覆盖面。组织开展义诊及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场景应用,全面推行“一卡通”预约诊疗、“一站式”结算、“一体化”服务的数智医疗体系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流程,缩减7个门诊就诊环节,候诊时间缩短2/3。为95%居民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及区域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