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今日热点 >> 查看内容

别让留守儿童成为断线风筝

2016-03-25 00:05:56健康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635
  父母在外谋生,孩子在农村留守。留守儿童宛若天上的风筝,需要亲情和爱。在这方面,家长、社会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
 
□本报记者 甘贝贝□
    春节过后,江西省遂川县山区乡镇一些年轻父母开始陆续外出务工,留下一群每天守着“盼归”二字的留守孩子与老人生活在一起。李建平摄
    一年只能见爸妈一次
    “特别希望时间慢点过,能和爸妈多待几天”
    2016年春节,是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刘家会镇中圪地峪村14岁刘乔乔过得最开心的一个春节。因为按照惯例正月初八要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为了陪她参加“筝福营”公益行动,把离家的日子往后推迟了一个星期。
    乔乔的父亲刘泽云目前在太原市一家铝厂工作,从22岁离开村子外出打工至今,已有17年。他和妻子每年都是正月走、过年回,乔乔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一年只能见到爸爸妈妈一次。
    刘泽云和妻子还有一个4岁的小女儿。为了不再亏欠另一个孩子,也不给年迈的父母再增加负担,他们一直把小女儿带在身边。刘泽云的妻子身体残疾,不能打工,平时负责买菜做饭和照看小女儿。
    刘泽云说,现在全家的开销只靠他一个人的收入支撑,每年能有2万元左右。太原的开销大,虽然一家三口租住的是条件最差的平房,每月也要500元,小女儿上幼儿园的费用每月要400元,再加上吃喝等日常花销,几乎存不下钱。因此,虽然很想把乔乔也接到城里上学,但是经济条件实在有限。“打工赚得不多,但还是比在老家种地强多了。只是和父母、孩子分离的日子总是牵肠挂肚,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刘泽云连连叹气。
    上初中一年级的乔乔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个子已到爸爸的肩膀。采访中,乔乔双臂一直紧紧抱着爸爸,生怕爸爸又走了。
    “特别希望时间慢点过,能和爸爸妈妈再多待几天。我知道他们是为了赚钱供我读书才离我那么远,可是我很需要爸爸妈妈在身边。”想到不久之后的分离,乔乔忍不住哭了,把爸爸抱得更紧了。
    乔乔偷偷对记者说,每次父母离开后,她总会难过很久。前几年哭得撕心裂肺,后来是站在门口望着他们的背影默默地哭,再后来偷偷躲在被窝里流泪。“我特别羡慕妹妹,甚至嫉妒妹妹,每天都能看到爸爸妈妈。”
    想到即将和大女儿分开,刘泽云也不禁泪湿眼眶。他说,自己并不善于表达情感,想女儿也不会说出来,平时和女儿打电话时,基本上也只会问问“有没有好好学习”“有没有按时吃饭”,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话题了,对女儿的想念只能深深埋在心里。
    除了临县卫生计生局局长这个身份,高恩奎还是吕梁市政协委员,对留守儿童一直非常关注。近年来,高恩奎带队对临县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该县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主要靠电话和网络,大部分父母由于种种原因,平时很少与孩子联系。86%的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关心爱护。在调研时,很多老师反映,不少学生与家长通话时无话可说,只是对父母问话的简单应答。在与学生座谈时,很多学生表示老师比父母还亲,生活学习有问题并不愿跟父母交流。
    刘乔乔参加的“筝福营”公益行动,是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受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委托组织的,旨在为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提供心理帮扶。
    高恩奎对记者说,临县3岁~14岁留守儿童有2.28万人,占农村儿童总数的40%左右,他们大多数与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一起生活。“留守的孩子们最期盼团圆,可是短暂的相聚过后又是分离,孩子们多是一通撕心裂肺的哭泣,有些孩子在父母走后很久,心情都无法平复。”高恩奎说。
 
    心里小秘密不知道对谁说
    “奶奶很疼我,但仍觉得自己是没人管的孩子”
    因为爸爸外出打工春节期间没回家,临县罗峪镇郭家塔村13岁的娜娜只能由奶奶陪着参加“筝福营”公益行动。
    娜娜5岁时妈妈离家出走,爷爷几年前去世,家里的经济重担落在娜娜爸爸一个人身上。两年前,娜娜爸爸开始外出打工,今年春节期间没回家,因为老板拖着不给工钱,爸爸和几位工友一起盯着老板讨工钱。
    除了娜娜,64岁的奶奶还要同时照看两个孙子。仅仅是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奶奶就已经很吃力了,在情感和教育上,更是力不从心。
    奶奶说,娜娜特别争气,从一年级到现在六年级,在班上成绩一直排在前十名,让她特别欣慰。“可是,这孩子平时有什么心事,从不跟我说。前几天听她同学说,因为看娜娜总是没有爸爸妈妈接送,上学期有高年级的男生打了娜娜。我觉得没照顾好孩子,对不起她。”
    和娜娜相反,两个弟弟经常调皮捣蛋,但是奶奶不敢严厉管教。“爹娘不在身边,孩子本来就挺可怜,我怕管太严,孩子会离家出走。再说,我也实在管不了太多。”奶奶无奈地摇摇头。
    娜娜告诉记者,虽然奶奶很疼爱她,但她总是感到很孤单,心里的小秘密不知道该对谁说,觉得自己是没人管的孩子。“我希望能赶快长大,挣钱养家,减轻家里的负担,他们就不用再到很远的地方去打工了。”
    临县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显示,约65%的留守儿童由祖辈照顾抚养。高恩奎说,隔代教育问题不少。祖辈对孩子的管理往往停留在吃饱、穿暖、身体好的阶段,重物质轻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而且往往过分溺爱。此外,农村老人要负担繁重的农活和家务,有的老人还体弱多病,教育孩子的时间精力明显不足;即使有精力,但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也达不到辅导孩子学习的要求。
 
    父母一走,他就像变了个人
    “专心地想爸爸妈妈,想象着他们抱着我睡觉”
    和许多参加“筝福营”公益行动的孩子比起来,临县丛罗峪镇麻塔村的小龙,显得无精打采,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时也不专心。陪他一起参加活动的姥爷告诉记者,因为老板催的急,小龙的爸爸妈妈在大年初七一早,就不得不踏上返回工作岗位的路途。
    小龙从春节前的半年就开始倒计时,每过一天就在日历相应位置画一个叉,盼着爸爸妈妈回家的那天。终于过年了,爸爸妈妈回来了。小龙高兴坏了,他不再出去找小伙伴玩耍,和妈妈几乎寸步不离。他兴高采烈地拿出成绩单和奖状给爸爸妈妈看,表演电子琴……爸爸妈妈回家的日子,小龙的话特别多,和平时判若两人。
    春节期间,14岁的小龙还撒娇地要睡在爸爸妈妈之间。那几晚,小龙睡得特别心安。可是父母一走,小龙就像又变了一个人。姥爷告诉记者,平时父母打回家的电话也不多,偶尔姥爷让小龙接电话,他总是故意躲到一边。或者说“我很忙”,或者说“我没什么想说的”。今年爸爸妈妈走的那天,小龙整天都不说话。到了晚上10时,姥爷喊小龙睡觉,小龙却不愿意跟姥爷一起睡,非要到之前爸爸妈妈待过的房间里一个人睡。
    在本次“筝福营”行动心理专家的引导下,小龙才说出了原因:“那样我才可以专心地想爸爸妈妈,想象着他们抱着我睡觉。”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合作,怨恨父母等;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不愿学习,丧失上进的信心。由于缺乏父母保护,他们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与人交流容易警惕甚至产生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较强的逆反心理。54%的留守儿童和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15%经常有;53%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
 
    外表强势内心自卑
    总是一副时刻准备和别人战斗的架势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华说,过去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更多局限在孩子们的就学和生活,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缺少体系建设。“筝福营”公益行动希望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索。此次活动采用讲座、小组讨论、观看影片、情景模拟演练、互动游戏、团体绘画、科学小实验等多种形式,力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发孩子和家长的思考,为留守儿童身体和心灵的成长带去积极影响。
    此次公益行动的主讲老师之一、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凤琴说,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最大的问题是情感缺失。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们遇到生活和学习方面的难题,甚至和同伴发生了冲突时,很少有情感的支持。孩子们多内心安全感差,常常会焦虑,甚至情绪不稳定,比如愤怒、抑郁等。
    在做心理咨询中,刘凤琴遇到过不少类似案例。曾经有一个20岁出头的甘肃女孩,向她倾诉自己总是和别人处不好关系,交了几个男朋友都没成功,和同事关系也不融洽,原因是她总想控制别人,如果他人不按照她既定的标准去做,她就觉得非常不踏实。
    刘凤琴了解到,这个女孩曾是留守儿童,3岁时父母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女孩虽然外表强势,但内心自卑,觉得没有人支持自己,不敢相信他人,总是一副拿起武器对抗,时刻准备和别人战斗的架势。造成女孩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童年的情感缺失。
    刘凤琴建议,留守儿童的父母一定要注重和孩子沟通的质量。平时打电话时不能动不动就问,“作业完成了吗,考试多少分”,这样会让孩子误解,父母只关心成绩不关心人。
    “家长要对孩子表达爱,通过情感沟通了解孩子,使孩子产生重要感;培养孩子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孩子有价值感。节假日把孩子接到身边,看看外面的世界,让孩子感受到其实爸爸妈妈很关心他,很爱他,自己和父母是一体的,让孩子有归属感。”刘凤琴说。
    “筝福营”公益行动在临县县城的一家宾馆举办,乍暖还寒时,宾馆房间的窗户四处漏风,记者只能用透明胶带封住,热水也不是时时都有,经常只能洗冷水澡。然而,这样的条件,在很多孩子眼里却是从没见过的好,有几个孩子甚至是第一次来到县城。当记者问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孩子们的回答出乎意料,绝大多数孩子不想要好吃的,也不要穿新衣服,他们只想能多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临县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在省会太原市打工。从临县到太原,不过短短200多公里、三四个小时车程的距离,却成为很多孩子与父母无法逾越的“鸿沟”。孩子在留守中孤独,父母在流动中老去。临县多数留守儿童由留守老人隔代抚养。
    通过为期一周的“筝福营”公益行动,30个孩子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刘凤琴介绍,有的孩子从最初的腼腆到落落大方,勇敢地跟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故事;还有一对母子,刚开始参加活动时,两人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儿子经常撅嘴,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妈妈生气,但是随着在活动里彼此的沟通和了解,儿子愿意和妈妈分享自己的想法了。(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5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