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传”的担子应该怎么挑
2015-08-06 03:10:09健康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577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开展已久,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少名老中医为此倾注了心血。但在现行制定的各类考核指标中,大多数考核针对的是学术传承人,而对指导老师缺少具体要求。国医大师王琦认为,师承工作的教与学应该是双向的,对指导老师也应有评价指标。
名中医经验要独到
名老中医是将中医药学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临床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也是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名中医的重要途径,正因为如此,无论是政府决策部门,还是中医界的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工作。
早在1990年,相关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文中对老中医经验做了概念上的界定,即“有独到的学术经验和技术特长”、“疗效卓著,技术精良”。作为第二、三、四批被遴选的全国名老中医之一,王琦教授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他认为,其对指导老师的要求,“独到”二字特别重要。“独到”就是区别于他人,具有原创和开拓性意义。
老师要体现三个“鲜”
目前名老中医传承中,主要偏重于强调学生如何“承”,而对于指导老师如何“传”,“传”什么,这些源头上的问题还未解决好。王琦认为,名老中医的传承工作,“传”和“承”两头都要抓,指导老师应该从三方面提供传承源头。
一是鲜明的学术思想。鲜明的学术思想是指指导老师的思想有个性特征,与众不同,属于其自身的观念。如指导老师A的学术思想应与B不一样,B的学术思想有别于C或其他人,每个人的思想都有其标志性理论、内涵及特征等。如果仅沿袭前人的学术思想,如整体观、辨证论治及活血化瘀、调理脾胃、疏肝理气等治则和治法,自己发挥得较少,变得与大家的思想一样,就难以说鲜明了。
有的学生可能对指导老师的思想挖掘不够,实在没办法了,就给老师找思想,结果弄不清是学生的思想、老师的思想,还是其他人的思想。“其实,重复前人的思想没关系,关键是老中医药专家发展了什么,延伸了什么,有没有把自己发展的思想更好地反映在临床应用上,并传承下来。”王琦解释道。
二是鲜活的临床经验。“鲜活”是鲜明生动,鲜活的临床经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来源于长期的临床实践及感悟,能够在当代的医疗服务中展现生命力。王琦认为,疗效是话语权,疗效是公信度。他主张对临床经验先确定有效再分析、先有效再对比、先有效再推广。总而言之,疗效是前提。
三是鲜亮的应用价值。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应该色彩鲜亮而且能够重复应用,不能重复的经验是没有意义的。张仲景之所以被称为医圣,是因为他的方子被历代人应用且有疗效。
有些人强调:“我的思想、经验你用不好,因为你不是我”。王琦认为,“一个有价值的东西是可以重复应用的。比如治疗过敏性鼻炎,如果我的学生或他人不能重复我的方子,不能证明我方子的疗效,那么这个疗效就是不确定的,或者说没意义的。”只有通过重复验证,并提升相关理论,才能为中医药理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打造“3个一体工程”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已经开展了15年之久,政府管理部门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全国已先后认定了5批共2871位名老中医,包括第五批在内的4804个徒弟和1017个传承工作室。但中医药主体服务能力和后继人才的现状还需深思。王琦认为,对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三条路径是全面传承、筛选验证和成果转化,而检验其继承效果的三条标准是有规律性的总结、有可重复的数据及有青年名师的产出。
师承工作的教与学应该是双向的,在现行制定的各类考核指标中,考核大多针对的是学术传承人,而对指导老师缺少具体的要求,仅仅要求指导老师按期批阅学术继承人书写的医案、心得体会等,这不能全面反映考核工作。
王琦认为,对指导老师应有考核。他们对当代医疗水平的提升是否起到了作用,如何表现?培养出了什么样的人才?即体现在临床效果和人才培养两方面,是否做到医疗不乏术,队伍不乏人。王琦指出,要打造“3个一体工程”,即一个名师、一个病种、一个青年名师。
一个名师 不管是国医大师还是全国名老中医,如果鲜明的学术思想、鲜活的临床经验、鲜亮的应用价值这三条能在近3000个指导老师身上都体现了,将是不得了的一件事情,是当代中医的一笔宝贵财富。
一个病种 如果一个名老中医有一个方子或一种治疗方法,对一种疾病管用,那么中医现在已经有近3000个优势病种了,中医的日子会比现在好过得多。王琦算了一笔账:“即使3000多个优势病种中有重复的,筛掉一半是1500多个,再筛掉一半也还有700多个呢。但谁能说清楚现在的700多个优势病种在哪里?是没有总结出来,还是有其他原因呢?总不能作为指导老师,一个优势病种都没有吧。”如果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大家天天忙传承,忙的结果到底是什么呢?
一个青年名师 老中医药专家带了那么多徒弟,他们到底是不是名师呢?王琦建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和各省市中医管理部门应该出台一个政策,对40岁以上的传承人进行考核;考核若通过了,可以授予北京市或某省青年名中医称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出台一个政策,40~50岁的传承人跟国医大师或名老中医学习3年以上,考核通过了可以授予全国的青年名中医称号。试想,如果一个指导老师带的几个徒弟都未通过或很少通过考核,该怎么评价其传承工作呢?为了培养年轻一代,老师也应该有些压力才好。如果数千个青年名医出现了,中医人气就旺了,底气就足了,后继也就不会乏人了。
学术传承要摆在首位
王琦提出,传承名老中医经验要抓住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人文精神这三个部分。“学术思想”反映名老中医的观念、见解、认识,是理论层面,是对规律的提炼和总结。没有思想,没有“道”的层面,就剩下“术”了。“临床经验”是名老中医在防治疾病过程中,经过反复实践、长期积累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且可以被重复的。“人文精神”是精神文化层面,应包括名老中医治学思想、医德医风、人生理想、价值追求的精神内在,对造就新一代名医有良好的引领、教化和塑造作用。
但现在很多传承人在研究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王琦说应该去了解,但不要求每一个年轻中医再回到名老中医走过的那条路上。“师承之任,培育名医”。中医学的引领、繁衍、传承、绵延不断,一个重要的形式就是师承。师承的一个重要任务不是模拟老师,不是形似老师,而是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中医学的发扬光大,有赖于中医人;中医人的代代相传,有赖于中医魂;中医魂的固守熔铸,有赖于学术传承。学术思想传承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王琦表示,年轻一代传承工作的精力还是应放在研究学术经验这条路上。
编后:采访中,王琦透露出些许忧思。他说,中医的许多工作不能全说好,要自己把软肋说出来,不然容易这样蹉跎下去。国家评选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评选国医大师,是为了提升中医药当代服务能力,是为了名医辈出,是期冀老专家能够为大中医的发展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做中医的引领者。
名中医经验要独到
名老中医是将中医药学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临床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也是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名中医的重要途径,正因为如此,无论是政府决策部门,还是中医界的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工作。
早在1990年,相关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文中对老中医经验做了概念上的界定,即“有独到的学术经验和技术特长”、“疗效卓著,技术精良”。作为第二、三、四批被遴选的全国名老中医之一,王琦教授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他认为,其对指导老师的要求,“独到”二字特别重要。“独到”就是区别于他人,具有原创和开拓性意义。
老师要体现三个“鲜”
目前名老中医传承中,主要偏重于强调学生如何“承”,而对于指导老师如何“传”,“传”什么,这些源头上的问题还未解决好。王琦认为,名老中医的传承工作,“传”和“承”两头都要抓,指导老师应该从三方面提供传承源头。
一是鲜明的学术思想。鲜明的学术思想是指指导老师的思想有个性特征,与众不同,属于其自身的观念。如指导老师A的学术思想应与B不一样,B的学术思想有别于C或其他人,每个人的思想都有其标志性理论、内涵及特征等。如果仅沿袭前人的学术思想,如整体观、辨证论治及活血化瘀、调理脾胃、疏肝理气等治则和治法,自己发挥得较少,变得与大家的思想一样,就难以说鲜明了。
有的学生可能对指导老师的思想挖掘不够,实在没办法了,就给老师找思想,结果弄不清是学生的思想、老师的思想,还是其他人的思想。“其实,重复前人的思想没关系,关键是老中医药专家发展了什么,延伸了什么,有没有把自己发展的思想更好地反映在临床应用上,并传承下来。”王琦解释道。
二是鲜活的临床经验。“鲜活”是鲜明生动,鲜活的临床经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来源于长期的临床实践及感悟,能够在当代的医疗服务中展现生命力。王琦认为,疗效是话语权,疗效是公信度。他主张对临床经验先确定有效再分析、先有效再对比、先有效再推广。总而言之,疗效是前提。
三是鲜亮的应用价值。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应该色彩鲜亮而且能够重复应用,不能重复的经验是没有意义的。张仲景之所以被称为医圣,是因为他的方子被历代人应用且有疗效。
有些人强调:“我的思想、经验你用不好,因为你不是我”。王琦认为,“一个有价值的东西是可以重复应用的。比如治疗过敏性鼻炎,如果我的学生或他人不能重复我的方子,不能证明我方子的疗效,那么这个疗效就是不确定的,或者说没意义的。”只有通过重复验证,并提升相关理论,才能为中医药理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打造“3个一体工程”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已经开展了15年之久,政府管理部门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全国已先后认定了5批共2871位名老中医,包括第五批在内的4804个徒弟和1017个传承工作室。但中医药主体服务能力和后继人才的现状还需深思。王琦认为,对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三条路径是全面传承、筛选验证和成果转化,而检验其继承效果的三条标准是有规律性的总结、有可重复的数据及有青年名师的产出。
师承工作的教与学应该是双向的,在现行制定的各类考核指标中,考核大多针对的是学术传承人,而对指导老师缺少具体的要求,仅仅要求指导老师按期批阅学术继承人书写的医案、心得体会等,这不能全面反映考核工作。
王琦认为,对指导老师应有考核。他们对当代医疗水平的提升是否起到了作用,如何表现?培养出了什么样的人才?即体现在临床效果和人才培养两方面,是否做到医疗不乏术,队伍不乏人。王琦指出,要打造“3个一体工程”,即一个名师、一个病种、一个青年名师。
一个名师 不管是国医大师还是全国名老中医,如果鲜明的学术思想、鲜活的临床经验、鲜亮的应用价值这三条能在近3000个指导老师身上都体现了,将是不得了的一件事情,是当代中医的一笔宝贵财富。
一个病种 如果一个名老中医有一个方子或一种治疗方法,对一种疾病管用,那么中医现在已经有近3000个优势病种了,中医的日子会比现在好过得多。王琦算了一笔账:“即使3000多个优势病种中有重复的,筛掉一半是1500多个,再筛掉一半也还有700多个呢。但谁能说清楚现在的700多个优势病种在哪里?是没有总结出来,还是有其他原因呢?总不能作为指导老师,一个优势病种都没有吧。”如果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大家天天忙传承,忙的结果到底是什么呢?
一个青年名师 老中医药专家带了那么多徒弟,他们到底是不是名师呢?王琦建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和各省市中医管理部门应该出台一个政策,对40岁以上的传承人进行考核;考核若通过了,可以授予北京市或某省青年名中医称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出台一个政策,40~50岁的传承人跟国医大师或名老中医学习3年以上,考核通过了可以授予全国的青年名中医称号。试想,如果一个指导老师带的几个徒弟都未通过或很少通过考核,该怎么评价其传承工作呢?为了培养年轻一代,老师也应该有些压力才好。如果数千个青年名医出现了,中医人气就旺了,底气就足了,后继也就不会乏人了。
学术传承要摆在首位
王琦提出,传承名老中医经验要抓住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人文精神这三个部分。“学术思想”反映名老中医的观念、见解、认识,是理论层面,是对规律的提炼和总结。没有思想,没有“道”的层面,就剩下“术”了。“临床经验”是名老中医在防治疾病过程中,经过反复实践、长期积累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且可以被重复的。“人文精神”是精神文化层面,应包括名老中医治学思想、医德医风、人生理想、价值追求的精神内在,对造就新一代名医有良好的引领、教化和塑造作用。
但现在很多传承人在研究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王琦说应该去了解,但不要求每一个年轻中医再回到名老中医走过的那条路上。“师承之任,培育名医”。中医学的引领、繁衍、传承、绵延不断,一个重要的形式就是师承。师承的一个重要任务不是模拟老师,不是形似老师,而是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中医学的发扬光大,有赖于中医人;中医人的代代相传,有赖于中医魂;中医魂的固守熔铸,有赖于学术传承。学术思想传承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王琦表示,年轻一代传承工作的精力还是应放在研究学术经验这条路上。
编后:采访中,王琦透露出些许忧思。他说,中医的许多工作不能全说好,要自己把软肋说出来,不然容易这样蹉跎下去。国家评选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评选国医大师,是为了提升中医药当代服务能力,是为了名医辈出,是期冀老专家能够为大中医的发展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做中医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