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李学军:糖尿病爱潜伏,青壮年要当心
晨报记者 曾昊然 通讯员 高树灼
“李医生,荞麦加绿豆的组合怎么样?番茄加萝卜可以降血糖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主任李学军几乎每天都在面对糖尿病人的提问。在他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天道酬勤”四个大字,对他来说,对糖尿病患者的关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要用一生完成的课题。 青壮年一样会得糖尿病 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10日至14日,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围绕“健康饮食与糖尿病”举办系列公益活动,活动现场几乎都是老人家。 “现在比较关注糖尿病的患者,绝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实际上,30多岁的青壮年一样会得糖尿病,而他们却往往忽视糖尿病。”李学军说。 30岁至40岁的人群是社会中坚阶层,他们往往工作压力大,长期加班熬夜,缺乏有效的精神解压方式,同时又极少锻炼,糖尿病就很容易找上门。 “糖尿病之所以容易被忽视,是因为它大部分时间都以无声无息、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病人。”李学军表示,青壮年体质较好,糖尿病影响他们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疲劳。而最容易被忽视的症状也是疲劳,年轻人大多以为疲劳是工作辛苦、应酬多等外部因素造成的,其实这时候往往是身体内部出了问题。 李学军表示,临床上,患糖尿病10年以上才出现并发症的案例很多。一些30岁的糖尿病患者,往往到40岁才开始出现视网膜病变、心梗等并发症。 既然糖尿病喜欢“潜伏”,那患者该如何把它揪出来?李学军说,如果中年男性开始出现性功能、性欲望下降,一沾枕头就想呼呼大睡,那么就要注意是否患了糖尿病。对女性而言,糖尿病症状主要表现在泌尿系统感染,出现下身瘙痒、尿频、尿急、尿痛、小腹不适、尿色浑浊等症状,甚至出现血尿、脓尿。患糖尿病后,许多女性的体重不增反降,不少人还以为是减肥成功,很高兴,其实是病情已经在发展。 糖尿病治疗有四大误区 李学军表示,许多病人对糖尿病治疗有四大认识误区: 误区1:关注早上血糖,忽略下午和晚上的血糖。 不少病人每天测早上空腹血糖,对下午和晚上的血糖变化则不关心,这样只能了解早餐前空腹的血糖水平。由于医生用药是根据病人所反映的血糖值来确定药量,因此,容易出现误判病情,延误病人治疗。 他建议病人采取 “315”监测法:“3”是指日常只需1周或2周测一天,在那一天里检测3次,分别为早空腹、早餐后、晚餐前;“1”是看病前一天;“5”指看病前一天需要监测5次血糖值,分别在早上空腹、三餐饭后各一次,以及晚上睡前。 误区2:患者盲目加药,导致血糖升高。 “有些患者问,‘为什么我降血糖的药吃了很多,血糖不降反升?’”李学军解释,其实这是因为药物让人体血糖降低,低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低血糖反应,机体会自动把血糖升高,出现低血糖后的反应性高血糖。 李学军说,患者不清楚这一情况,就会自己盲目加药,越加药,血糖反而会越高。 误区3:同类药混吃。 吃药在精不在多。李学军举例,有些病人认为“消渴丸”是中成药,其实消渴丸是一种中西混合药,每10丸含一片格列苯脲,如果把消渴丸和格列苯脲混在一起服用,不仅没有起到“1+1=2”的疗效,长期混吃,反而会对肝肾造成沉重负担。 李学军表示,吃药不是囫囵吞枣,一线药、二线药、三线药怎么吃、如何吃,都要谨遵医嘱。 误区4:药物已经没疗效,还在使用。 李学军介绍,一般病程6年—8年后,口服降血糖药物的疗效会大幅减弱,甚至出现没有疗效的情况。这时候再吃口服降血糖药物,不但没有疗效,还会增加肝肾负担。此时可以先用外源胰岛素皮下注射,把血糖降下来后,再服用口服药物治疗。 糖尿病高血压要一起治 “糖尿病与高血压为什么老是唱双簧?”这是许多市民关心的问题。 李学军解释,根据医学中的共同土壤学说,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尿酸、高体重等疾病都是同一棵“树”上结出的不同“果实”,“它们的病因都和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不敏感有关”。 李学军表示,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伴发症之一,从第一医院门诊就诊情况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的人在确诊前就已经患了高血压,同时还常与多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并存;Ⅰ 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高血压,常与肾损害加重有关。 糖尿病与高血压“唱双簧”会导致脑中风、心梗、肾衰竭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进展加快,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也会大幅升高。李学军表示,治疗糖尿病,不仅要控制血糖,更要多管齐下,“把高血压、高体重、高血脂、高尿酸控制好了,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