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厦慢病分级诊疗制度初形成 2017年做好首诊在基层

2014-11-12 11:29:10厦门网本站编辑查看次数:507
        名词

  “三师组合”

  “三师组合”就是每名加入“糖友网”的入网患者都由一名三级医院中级以上职称糖尿病专科医生、一名社区全科医生和一名经过培训认证的健康管理师全程照护,三人各有分工。

  专科医生对入网患者进行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定期下社区巡诊。全科医生执行专科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掌握患者的变化,将病情控制不良的患者及时反馈至专科医生,以期尽快解决问题,并协助健康管理师做好个体化健康教育。

  健康管理师是患者与医生的纽带,负责患者日常随访与健康教育,指导病友实现日常自我管理,并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病情变化,负责安排患者下次随诊时间及双向转诊事宜。

  自10月1日起,我市25个社区医院及13个乡镇卫生所等38个基层医疗机构已全面推广“三师组合”,拟在今年实现38家社区均有一支“三师组合”的目标。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记者 廖闽玮)为解决大医院“看病难”问题,我市自2012年起,把慢病一体化管理作为分级诊疗制度改革的切入点,慢病先行,初步形成分级诊疗的厦门模式。按计划,我市预计今年慢性病分诊达到20%,2015年底达到40%,到2017年全面做好“首诊在基层”。可喜的是,我市慢病分诊工作进度加快,目前已初步实现2015年的目标。

  昨天上午,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挹青接听了市长专线,回答市民关于慢病分级诊疗方面的问题。

  新闻背景

  为什么分级诊疗

  要从慢病做起

  据了解,在厦门三级医院门诊服务人次中,约83%-84%为慢性病患者,这其中又有30%病情稳定,主要是开药维持常规治疗的。因而,有关部门希望将这部分患者,有序分流至社区医院或其他基层医疗机构,实现社区医院的全科与三级医院的专科相结合的医疗模式。

  慢性病病程长,甚至是终身疾患。如糖尿病,很多病人平时没有家庭医生、全科医生进行病情监测、筛查,仅靠短暂的就诊,根本无法进行全程、有效管理。若是从慢性病入手进行分级诊疗,对糖尿病人的饮食控制、健身及血糖监测等,在社区就有专人负责,可在基层直接完成。

  主要做法

  分级诊疗要“三方乐意”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要做到“三方乐意”,一是“社区接得住”,二是“医院舍得放”,三是“百姓乐意去”。

  “社区接得住”:

  推“三师组合”厦门模式

  有关部门首先扩增了社区医疗资源,今年我市计划提升改造社区医疗服务中心7个,5年内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4个,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开办护理院、康复中心及以慢性病为特色的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鼓励退休医师开办私人诊所。

  此外,分批次大量招聘高素质人才充实到社区,并培养一批健康管理师队伍,以提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

  目前首批60名健康管理师已投入一线工作岗位,与全科医生、专科医生一同,构成了厦门特色的“三师组合”。

  同时,在岗的全科医生与护士也要接受3个月的慢性病防治规范专题轮训,以提高实战水平。

  “医院舍得放”:

  三甲医院专攻疑难重症

  “十二五”期间,岛内公立三级综合医院床位数原则上不再增加,取消三级医院门诊工作量定额补助,引导大医院不再过分追求门诊规模的增加。同时三甲医院在门诊设立“全科门诊”,指导二级及以下医院,帮助实现“首诊在基层”,使三甲医院的专科医生回归对疑难重症的诊疗。

  “百姓乐意去”:

  社区医院方便省钱服务好

  我市于2012年10月开始,增加了84种慢性病常用药,同时创设了“糖尿病全程保健网”(简称“糖友网”),入网患者不仅可享受“三师组合”的全程保健管理模式,更可由过去只能开一周用药,放宽至可开一月用药。同时,社区和医院建立了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自2013年开始,我市实现大医院“中医专家下社区制度”,吸引患者在社区就诊。

  初步成效

  基层首诊人次同比增长四成多

  自2012年开展慢性病全程管理工作以来,截至今年9月,全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诊疗人次同比增长45.6%,35岁以上门诊首诊测血压人数同比增长71%,随访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同比增长103%,随访管理糖尿病患者人数同比增长141%,通过“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由医院向社区转诊并接受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近19万名,糖尿病患者近8万名,社区上转高血压患者近3万人次,糖尿病患者近1.8万人次。据了解,除高血压和糖尿病外,今后冠心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也将纳入分级诊疗体系。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57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