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医院心内科实施“双主任制”
2014-09-30 09:02:37厦门日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678
引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带动医教研全面发展
近年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全市率先推行“双主任制”,先后引进了内分泌糖尿病科主任李小英教授、血液科主任韩明哲教授、内镜室姚礼庆教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李华伟教授,推动了相关学科快速发展。最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钱菊英教授正式加盟第一医院心内科,担任科室主任,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A、带来心血管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
“厦门的心血管病学科本来就做得不错,我们一直有交流。此次受聘来厦担任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钱菊英说,目前心血管介入技术发展很快,例如,腔内影像功能测评能让介入诊治更精确。另外,随着介入技术不断成熟,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除了开通堵塞的冠脉血管,还可用于瓣膜疾病治疗、房颤病人栓塞预防、室壁瘤封堵等等。钱菊英表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逐渐在开展这些新技术,待条件成熟时,她会将这些前沿的技术带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让更多的疑难心脏病患者不出厦门就能解除病痛。
在医学科研方面,钱菊英也有了初步计划。“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为重点大学附属医院,十分注重以科研带动临床。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在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方面开展一些合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展了许多新器械、新药物的多中心研究,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可以纳入进来。”
学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钱菊英认为,年轻医生的发展最好能侧重某个领域,钻得深,才更容易出成绩。她乐于牵线搭桥,为第一医院心血管科医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送他们到国内外心血管中心进修学习,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
B、冠脉严重钙化,旋磨清除顺利撑开支架
不久前,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了一位心绞痛患者。该男子因为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曾开胸做过外科搭桥手术,但不到半年,又出现严重的胸痛。检查发现,搭桥的血管已经严重堵塞,为了避免二次开胸,尽可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和手术风险,钱菊英认真阅读了患者冠脉搭桥前的冠状动脉造影和术后的冠状动脉CT检查片子,最后断定该患者可以通过微创的介入手术植入支架,撑开闭塞的冠状动脉。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她运用血管内超声对狭窄部位进行精准分析,来指导、评估手术效果,并确定支架大小。
手术中,由于患者狭窄的血管闭塞已久,严重钙化,质地很硬,如果不处理钙化灶,支架很难撑开。于是,钱菊英采取旋磨技术,通过高速旋转磨削清除钙化病变,最后支架得以顺利撑开,狭窄的血管终于疏通,恢复了血流。旋磨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很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血管破裂等意外。钱菊英说,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到来,高龄患者冠状动脉堵塞并发生严重钙化的情况会越来越多,旋磨技术将大有用武之地。
据了解,冠状动脉搭桥的病人,二次开胸手术的风险很大,死亡率非常高。该患者能够通过介入手术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十分难得。
C、成功为97岁濒危老人实施介入手术
钱菊英教授(右一)正式加盟第一医院心内科,全面参与科室医教研建设。
钱菊英加盟第一医院后,曾为一位97岁高龄的老伯实施介入手术。这是福建省迄今为止接受介入手术最高龄的患者。
这位老伯两支冠状动脉堵塞,急需做介入手术开通血管,可是,老人肾脏、心脏功能都不好,还有消化道出血、呼吸道感染,加上曾经中风、肺梗塞、骨折,身体十分衰弱。老人的心脏已临近衰竭,救心的药物已经用到极致,但病情仍在不断恶化。考虑到他的全身状况和97岁高龄,没有医生敢冒这个风险为他做介入手术。
关键时刻,钱菊英决定冒险一试。最终,手术顺利完成,老人堵塞的血管开通了,心脏功能明显好转。
此后,第一医院心内科又为不少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实施了介入手术,均获得成功。
D、带动一院心内科医教研全面提升
第一医院副院长、厦门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李卫华教授介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是培养全国心血管介入人才的摇篮。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海西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上,第一医院心内科正式被授予国家卫生计生委介入诊疗培训基地,这一方面说明第一医院的介入诊疗技术已跻身“国家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介入诊疗、提高技术水平,因为入选基地的医院,每一例心脏介入手术病人资料都要上传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这就要求医院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尽量减少并发症。钱教授担任心内科主任,对进一步提升第一医院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医院心内科执行主任谢强介绍,近年来,厦门的心血管病学科发展很快,但与北上广相比还有不少差距。钱菊英教授加盟后,将带领第一医院心内科实现突破。“和以往与一些知名专家的松散式合作交流不同,钱教授每个月都来厦指导科室工作。她深入分析了我们学科发展尚存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并带来一些新技术新理念,还为医护人员进修学习搭建了桥梁;她参与科室的教学和查房,还带教研究生;科研方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一直与国际接轨,我们也有机会参与一些课题研究,获益匪浅。“相信在钱主任的帮助下,第一医院心内科的医教研一定能得到全面提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同步】
全省唯一心脏电生理实验室落户第一医院
近年来,在李卫华所长(右一)的带领下,厦门市心研所医教研全面发展。
心律失常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相对困难。为了攻克这个堡垒,心研所多年来不遗余力地对心律失常病因和发病机制从基因水平做了深入研究,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2013年,厦门市重点实验室——心脏电生理实验室落户心研所。李卫华介绍,这是全省唯一一个心脏电生理实验室。目前,心研所正积极与国内著名高校(如武汉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合作开展相关研究。接下来,心研所要将心脏电生理实验室打造成重要的科研平台,除了电生理,还要开展其他科学研究。
【链接】
厦门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厦门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简称心研所)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是综合临床治病、基础研究、医学教学为一体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机构,承担着厦门及周边县市居民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的重要任务。心研所由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介入中心、心电功能科、超声心动图室、核医学科、PET中心等科室组成,在几代学科带头人特别是现任所长李卫华副院长领导下,成绩卓然。
【人物原声】
柔性引进 院士名医
通过“带徒弟、带学科、带医风”快速提升厦门医疗水平
厦门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杨叔禹:
近两年,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实施以“双主任制”为重要抓手的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发挥名医名师引领作用,构建人才和学科“造血机制”。所谓“双主任制”,是市卫生计生委为解决公立医院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难题而采取的一种柔性引才模式,医院某科室在聘任本院主任的同时,聘任从院外柔性引进的学科带头人、国内知名专家也担任这个学科的主任,全面负责该学科的发展。
“双主任制”实施两年来,已经取得明显效果,我市一些学科进步很大。比如,第一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在李小英的带领下,人才培养、诊疗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强,特别是疑难代谢性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在闽西南乃至整个福建都颇具影响力。再比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引进了李华伟教授,使得耳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研水平也快速提升。
通过“双主任制”,我们尝到了甜头。在此基础上,我们最近又组建了厦门医学院士指导平台(中心),聘请12位中外著名院士担任导师,通过 “师带徒”、“团队指导”等方式,帮助我市医学界“带徒弟、带学科、带医风”。这是我市柔性引进高端医学人才的又一重要举措,目的和“双主任制”一样,都是为了快速提升厦门医学技术水平,将厦门打造成为医学名城、健康名城,造福百姓。
【人物名片】
>>钱菊英: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心导管室副主任。
长期从事心血管病的医教研工作,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冠心病的介入诊治领域有颇深的造诣,每年主刀完成冠心病介入诊治手术500多例,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性心肌梗塞急症介入治疗抢救“绿色通道”的主要手术者之一。有关冠脉内超声和多普勒血流测定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负责研究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教委回国人员启动基金和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计划等,还参与十一五、十五项目、国家863计划、973子课题、上海市重大课题等研究。共发表第一作者论文30多篇,SCI收录9篇,主译专著1部,参编和参译专著13部。作为主要完成人曾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7项。
“厦门的心血管病学科本来就做得不错,我们一直有交流。此次受聘来厦担任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钱菊英说,目前心血管介入技术发展很快,例如,腔内影像功能测评能让介入诊治更精确。另外,随着介入技术不断成熟,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除了开通堵塞的冠脉血管,还可用于瓣膜疾病治疗、房颤病人栓塞预防、室壁瘤封堵等等。钱菊英表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逐渐在开展这些新技术,待条件成熟时,她会将这些前沿的技术带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让更多的疑难心脏病患者不出厦门就能解除病痛。
在医学科研方面,钱菊英也有了初步计划。“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为重点大学附属医院,十分注重以科研带动临床。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在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方面开展一些合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展了许多新器械、新药物的多中心研究,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可以纳入进来。”
学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钱菊英认为,年轻医生的发展最好能侧重某个领域,钻得深,才更容易出成绩。她乐于牵线搭桥,为第一医院心血管科医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送他们到国内外心血管中心进修学习,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
B、冠脉严重钙化,旋磨清除顺利撑开支架
不久前,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了一位心绞痛患者。该男子因为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曾开胸做过外科搭桥手术,但不到半年,又出现严重的胸痛。检查发现,搭桥的血管已经严重堵塞,为了避免二次开胸,尽可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和手术风险,钱菊英认真阅读了患者冠脉搭桥前的冠状动脉造影和术后的冠状动脉CT检查片子,最后断定该患者可以通过微创的介入手术植入支架,撑开闭塞的冠状动脉。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她运用血管内超声对狭窄部位进行精准分析,来指导、评估手术效果,并确定支架大小。
手术中,由于患者狭窄的血管闭塞已久,严重钙化,质地很硬,如果不处理钙化灶,支架很难撑开。于是,钱菊英采取旋磨技术,通过高速旋转磨削清除钙化病变,最后支架得以顺利撑开,狭窄的血管终于疏通,恢复了血流。旋磨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很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血管破裂等意外。钱菊英说,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到来,高龄患者冠状动脉堵塞并发生严重钙化的情况会越来越多,旋磨技术将大有用武之地。
据了解,冠状动脉搭桥的病人,二次开胸手术的风险很大,死亡率非常高。该患者能够通过介入手术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十分难得。
C、成功为97岁濒危老人实施介入手术
钱菊英教授(右一)正式加盟第一医院心内科,全面参与科室医教研建设。
钱菊英加盟第一医院后,曾为一位97岁高龄的老伯实施介入手术。这是福建省迄今为止接受介入手术最高龄的患者。
这位老伯两支冠状动脉堵塞,急需做介入手术开通血管,可是,老人肾脏、心脏功能都不好,还有消化道出血、呼吸道感染,加上曾经中风、肺梗塞、骨折,身体十分衰弱。老人的心脏已临近衰竭,救心的药物已经用到极致,但病情仍在不断恶化。考虑到他的全身状况和97岁高龄,没有医生敢冒这个风险为他做介入手术。
关键时刻,钱菊英决定冒险一试。最终,手术顺利完成,老人堵塞的血管开通了,心脏功能明显好转。
此后,第一医院心内科又为不少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实施了介入手术,均获得成功。
D、带动一院心内科医教研全面提升
第一医院副院长、厦门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李卫华教授介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是培养全国心血管介入人才的摇篮。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海西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上,第一医院心内科正式被授予国家卫生计生委介入诊疗培训基地,这一方面说明第一医院的介入诊疗技术已跻身“国家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介入诊疗、提高技术水平,因为入选基地的医院,每一例心脏介入手术病人资料都要上传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这就要求医院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尽量减少并发症。钱教授担任心内科主任,对进一步提升第一医院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医院心内科执行主任谢强介绍,近年来,厦门的心血管病学科发展很快,但与北上广相比还有不少差距。钱菊英教授加盟后,将带领第一医院心内科实现突破。“和以往与一些知名专家的松散式合作交流不同,钱教授每个月都来厦指导科室工作。她深入分析了我们学科发展尚存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并带来一些新技术新理念,还为医护人员进修学习搭建了桥梁;她参与科室的教学和查房,还带教研究生;科研方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一直与国际接轨,我们也有机会参与一些课题研究,获益匪浅。“相信在钱主任的帮助下,第一医院心内科的医教研一定能得到全面提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同步】
全省唯一心脏电生理实验室落户第一医院
近年来,在李卫华所长(右一)的带领下,厦门市心研所医教研全面发展。
心律失常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相对困难。为了攻克这个堡垒,心研所多年来不遗余力地对心律失常病因和发病机制从基因水平做了深入研究,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2013年,厦门市重点实验室——心脏电生理实验室落户心研所。李卫华介绍,这是全省唯一一个心脏电生理实验室。目前,心研所正积极与国内著名高校(如武汉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合作开展相关研究。接下来,心研所要将心脏电生理实验室打造成重要的科研平台,除了电生理,还要开展其他科学研究。
【链接】
厦门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厦门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简称心研所)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是综合临床治病、基础研究、医学教学为一体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机构,承担着厦门及周边县市居民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的重要任务。心研所由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介入中心、心电功能科、超声心动图室、核医学科、PET中心等科室组成,在几代学科带头人特别是现任所长李卫华副院长领导下,成绩卓然。
【人物原声】
柔性引进 院士名医
通过“带徒弟、带学科、带医风”快速提升厦门医疗水平
厦门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杨叔禹:
近两年,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实施以“双主任制”为重要抓手的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发挥名医名师引领作用,构建人才和学科“造血机制”。所谓“双主任制”,是市卫生计生委为解决公立医院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难题而采取的一种柔性引才模式,医院某科室在聘任本院主任的同时,聘任从院外柔性引进的学科带头人、国内知名专家也担任这个学科的主任,全面负责该学科的发展。
“双主任制”实施两年来,已经取得明显效果,我市一些学科进步很大。比如,第一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在李小英的带领下,人才培养、诊疗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加强,特别是疑难代谢性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在闽西南乃至整个福建都颇具影响力。再比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引进了李华伟教授,使得耳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研水平也快速提升。
通过“双主任制”,我们尝到了甜头。在此基础上,我们最近又组建了厦门医学院士指导平台(中心),聘请12位中外著名院士担任导师,通过 “师带徒”、“团队指导”等方式,帮助我市医学界“带徒弟、带学科、带医风”。这是我市柔性引进高端医学人才的又一重要举措,目的和“双主任制”一样,都是为了快速提升厦门医学技术水平,将厦门打造成为医学名城、健康名城,造福百姓。
【人物名片】
>>钱菊英: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心导管室副主任。
长期从事心血管病的医教研工作,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冠心病的介入诊治领域有颇深的造诣,每年主刀完成冠心病介入诊治手术500多例,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性心肌梗塞急症介入治疗抢救“绿色通道”的主要手术者之一。有关冠脉内超声和多普勒血流测定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负责研究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教委回国人员启动基金和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计划等,还参与十一五、十五项目、国家863计划、973子课题、上海市重大课题等研究。共发表第一作者论文30多篇,SCI收录9篇,主译专著1部,参编和参译专著13部。作为主要完成人曾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