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岳医院提升医疗水平,推动厦门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仙岳医院注重拓展精神卫生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图为加拿大传爱医援会专家来医院授课。
对广大患者来说,来到医院,能治好病、缓解病痛,就是最大的“满意”。近年来,仙岳医院通过引进高端人才,不断提高医疗水平。与此同时,医院还积极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及时引进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帮助患者解除病痛。
广纳贤才
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近年来,仙岳医院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加强了高端人才的引进,通过人才带动效应,促进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5年起,仙岳医院实施了人才引进计划,近年来,更是积极采取措施,多管齐下招聘高级人才,医院现有博士生、硕士生近50人,分布在医疗、护理、管理、药学、检验等岗位。同时,医院积极参与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同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开展的“双主任”制合作项目,柔性引进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科主任季建林教授担任心理科主任,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知名的专家的诊疗服务。季建林教授还参与医院临床心理科的学科管理,定期指导该学科的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对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2013年初,仙岳医院特聘了包括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复旦大学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国内知名院校在内的28位全国精神卫生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权威专家作为厦门市精神卫生专家学术委员会成员,成立了全国精神病专科医院中最大规模的学术委员会。专家们通过来院开展学术讲座、专业培训、教学查房、专家门诊、科研项目合作等指导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推动了我市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交流合作
引入国际前沿理念和技术
为拓宽诊疗思路,及时运用国际前沿诊疗技术更好地帮助患者,仙岳医院一直注重拓展精神卫生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从2007年起,医院即与加拿大传爱医援会(EMAS)共同举办了首期中加精神卫生研讨班,目前该研讨班已在厦连续举办了7年,成为厦门精神卫生学术交流的一个“主打”品牌,7年来,该研讨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名精神卫生工作者前来学习;2012年—2014年,医院与国际知名学府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McLean 医院携手举办了两期的“中美焦虑障碍认知行为治疗培训班”,全国各地近200位学员参加了培训;2012年,邀请美国华盛顿大学硕士毕曼丽,来厦讲授动机访谈心理疗法。另外,仙岳医院还借助网络通讯技术,与哈佛大学合作,通过每月1次的越洋连线,请有经验的治疗师与医院的医生讨论接诊中的案例,分析细节,提供专业参考意见。
通过不断的国际交流与研讨,仙岳医院不仅拓宽了精神卫生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而且在学习和掌握国外精神心理专科的前沿技术中,使厦门精神卫生的防治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院长原声
仙岳医院院长王文强:
这次,仙岳医院在全省满意度调查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是医院践行市卫生计生委倡导的“做有人情味的医者”取得的成果,也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仙岳医院一直以来倡导将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倡导积极向上的医院文化和“敬业、勤奋、创新、奉献”的医院精神。医学人文病区的设立、人才队伍的扩充、学术交流的开展、服务方式的多样化,都使医院的医疗的服务质量整体提升,让患者感受到了更为专业、更温馨的服务。这些工作能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给予我们这样的肯定,让我们备受鼓舞。接下来,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仙岳医院的优秀文化,在全院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医学人文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完善人才梯队,做有人情味的医者,让爱为生命护航,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守护厦门人民的心理健康、为建设“美丽厦门”贡献更多力量。
同步
姐妹花说:
寒假还来仙岳医院做志愿者
仙岳医院积极拓展服务半径,志愿服务进村居
除做好常规的医疗服务工作外,仙岳医院党委积极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拓展服务半径,经常性地组织院党员、团员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医务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走街串巷,进村居,把健康宣教送到群众身边。在世界精神卫生日、预防自杀日、红十字日等相关的卫生宣传日,仙岳医院志愿者们更是深入到不同社区、街道甚至岛外的村居开展健康宣教和义诊,为群众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和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咨询,近2年来,约有1500余人次的志愿者参加了相关服务活动。
今年,仙岳医院的志愿服务队从原有的67人增加到149人,并首次招募了院外志愿者,藉此让更多人加入到志愿队伍中,也让精神疾病患者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早日回归社会。叶美、叶丽(化名)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两人刚参加完高考,看到仙岳医院的志愿招募信息后就商量着一起来医院做志愿服务。叶美说:“起初我们也不清楚仙岳医院是精神专科医院,报名时听护士介绍才知道的。我告诉同学我在仙岳医院做志愿者,他们很惊讶,问我怕不怕,我告诉他们,仙岳医院门诊的病人和其他医院的病人一样,没什么好怕的”。叶丽说:“来到这里我才知道,这里的病人更需要志愿者,寒假我们还要来,还要带同学一起来这做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