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医药文化 打造品牌中医院
中医院外景图
2013年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与发展研讨会上,厦门海峡中医药合作发展中心、厦门市中医院与台湾红崴科技集团、台湾俊达生技有限公司签订有关中医临床适宜技术项目对接的合作协议。(左为中医院院长陈进春)
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杨广顺教授加盟中医院肝病中心。 (资料图)
中医院门诊大厅自助服务区,减少患者排长队。
中医院连续4年,面对市民开放中医特色技术展示,邀请市民体验。
产科护士在教新妈妈正确哺乳方法。
[ 核心提示 ]
作为厦门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福建省最大的综合性中医院之一,厦门市中医院近年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医疗技术,全面提升整体实力和医疗水平,门诊量从2006年的118万人次增至2013年247万人次。
面对日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社会需求,厦门中医院将继续围绕“两个满意”和“人文关怀”,以“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医院,提高服务能力,提升综合实力”为发展主线,努力以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为驱动,肩负中医药发展历史使命,不断强化中医药特色优势,运用最新科技,适应当今需求,引领未来发展,促进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创新。通过加快内涵建设,促进医院发展模式的转变,为人民健康、为中医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1
推进医改政策 探索科学创新之路
为落实推动社区卫生工作,厦门市中医院完善了禾山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等四大社区的建制及新址搬迁,利用“慢病一体化”管理平台,在医院和社区积极做好社区居民的慢病登记、诊治和随访,通过健康教育等方式,提高了居民慢病知识的知晓率。并且,为做好中医药进社区工作,中医院特别安排四名知名中医专家定期到金山社区和禾山社区看门诊,提高了社区中医药服务水平,大大方便了社区百姓。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中医院加大投入,完善药品零加成信息系统改造,实现实验室流水线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了LED电子显示屏、门急诊叫号系统和药房叫号系统,开通了全市首家全院覆盖的心电网络系统,努力通过院内信息化建设,改变排长队的现象,方便市民就诊。
医院成立了临床路径试点评价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已开展临床路径病种数86个,实际完成病例临床路径病种数45个,通过组织病例讨论,不断完善和改进方案,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顺利进展,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疗行为,降低了医疗费用,缩短了医院平均住院天数,造福于百姓。
同时医院将按照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的统一要求,推行中医临床路径,全院实行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不少于50种,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病种不少于200种,为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手段与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看病贵”一直是困扰广大患者的难题,作为公立医院的中医医院一直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价廉的中医药特色服务,借厦门市卫生局推出的药品零加成的医改东风,市中医院在院内广泛动员,鼓励中医科室大力推广非药物中医药特色疗法。目前,该院已开展的非药物中医药特色疗法有:刮痧疗法、耳针疗法、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肠易激综合征及其治疗、腹针疗法、整脊疗法、刺络拔罐治疗痤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疗法、小针刀疗法等多种中医传统疗法,今年还将建立推动激励机制,鼓励门诊中医药特色比例不低于10%。
今年下半年,为解决病人候药时间长,医院拟引进“小包装中药饮片发药机”,进一步缩短患者排队等候取药的时间。
2
树立人才兴院战略 大力建设人才高地
人才是医院核心竞争力之一。厦门市中医院大力强化“人才兴院”战略,以高端人才培养为切入点,为医院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医院制定高端学术人才培养规划,着力培养创新能力卓著、引领作用突出的临床医学研究型学术人才。通过学术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对医院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支撑作用。拟聘请北京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担任医院心内科双主任,这也是厦门市卫生局今年在全市三级医院重点专科和规划重点建设专科推动“双主任制”的具体举措之一。
此外,近年来,厦门中医院特别聘请从国内顶尖肝病专家、心血管专家加盟中医院,例如,聘请将军级教授、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杨广顺教授加盟该院肝病中心,造福百姓的同时,全方位参与坐诊、手术、讲课、教学查房等,帮助中医院培养一批既有雄厚中医理论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又能掌握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中医人才。
中医院十分重视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临证跟师”、“青苗培养”等中医学术传承工作进展顺利,名老中医专家临证经验得以继承和发扬。
中医院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4名,福建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8名,硕士生导师25名。
3
重视人文呼唤爱心 让员工与患者双满意
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更多人认识,弘扬医学人文精神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厦门市中医院从建院起就本着人文关怀制度的建设和政策为导向,并不断把人文关怀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促进了现代医学技术与社会人文精神紧密结合,对实现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改善医疗服务、促进医患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加强对全院职工的人文关怀,根据本院实际情况,中医院院领导坚持参加临床交接班早会,现场调研,解决临床上反映的问题;经常走访临床科室,针对高危岗位,加强安全保卫措施;同时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开设心理减压讲座,组建兴趣小组,增加运动娱乐场所,定期召开员工生日宴,组织员工参加慈济爱洒活动,体验慈济慈善义诊活动;开展医学人文培训,沟通艺术培训等,市卫生局也十分重视培养医院人文理念,主要领导也下基层进行人文文化培训,大大促进了医院人文建设。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让员工满意,为各项医疗服务“增值”。
另外,在医院管理上实行人性化管理,从优化就医流程着手,门诊实名制自助预约及预交金服务系统,推行全预约与就诊预缴金模式相结合的就诊方式,减少患者排队候诊的时间。中、西药房实现了处方条码化,保证了发药的准确性,并有效解决了患者候药时间长,候药区拥堵的问题。同时医院持续开展中药代煎代送服务,并扩大了代送服务至岛外,深受广大市民欢迎。
中医院坚持从“小”做起,导诊台、候诊区的改造均以方便患者为主,规范了就诊秩序,努力保护病人隐私。为传播中医药文化,医院设置了百草园,设立中医文化走廊等;为缓解患者等待的焦虑,设置移动电视、报架,并将开放免费WiFi。
4
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
开展传统中医药特色服务
长期以来,厦门市中医院以“弘扬中医,造福民众”为己任,在开展中医特色服务方面不遗余力。医院每年开展的“三伏灸”、“三九贴”等中医特色疗法更是吸引了三四万的病人前来就诊。医院推出的中医刮痧疗法、滞针弹拨法、整脊疗法、刺络拔罐疗法、小针刀疗法等一系列中医特色疗法,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
为方便百姓,推广中医中药,中医院现已拥有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免煎颗粒、中药煮散等多种中药品种,可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2013年门诊中药处方数57.4万张,其中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处方总数的31%,在所有的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为61%。医院自2009年被列为小包装饮片推广使用单位后,到目前为止已提供467个品种,约900种规格包装的中药小包装饮片,在为患者提供质量可靠、剂量准确的中药小包装饮片的同时,也缩短患者的候药时间。
中医院还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健康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2010年,厦门市中医院首开膏方门诊,推出10大病种,由10位高级中医专家坐诊,体现“治未病”体系中的“冬令进补”,并严格执行一人一方,一人一煎,充分遵循按个体特征帮助市民进补。这些中医特色服务不仅很好地体现了中医特色,改变了人们对现今大多数中医院姓“西”不姓“中”的误解,也为传播中医文化尽了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