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院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 腹腔镜下肠癌肝癌“一锅端”
“肿瘤的特点就是容易复发转移。面对肿瘤多发转移,是先手术后放化疗,还是先放化疗控制再手术?这是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昨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丁志杰博士说,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诊疗模式已难以满足目前复杂肿瘤诊治的需要,多学科协作、共同研究最优治疗方案,才能让病人少走弯路。
去年起,中山医院开展了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已有不少肿瘤患者受益。本周是第2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
方案 采用微创技术,两个病灶同步切除
61岁的许先生,患结肠癌晚期并伴有左肝转移癌,不久前接受了一次手术。这场手术由中山医院胃肠外科联合肝胆外科多学科合作完成,是该院乃至全省首例完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及左肝段同步联合切除术。
几个月前,许先生查出患结肠癌晚期并伴有左肝转移癌,来到中山医院就诊。根据指南,在原发癌灶可根治切除的基础上,肝脏转移癌不论多少、大小,只要能确保剩余正常肝脏体积占原肝脏体积30%以上,均应积极切除。
针对许先生的情况,究竟是同步手术切除还是分期手术?采取腹腔镜微创技术还是开腹手术?胃肠外科蔡建春教授、丁志杰主任进行周密研究后,采纳MDT,联合肝胆外科主任刘平果共同制定了详细手术方案:两个不同部位病灶不但可同步切除,而且适用先进的微创技术——完全腹腔镜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左肝段规则切除术。
效果 术后第二天能下地,一周后康复
这项手术不但要求医生具有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和助手的密切配合,而且对术中麻醉监护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管理都有较高的要求。
手术当天,先由丁志杰及其手术团队完成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Dixon直肠前切除术,随后由肝胆外科刘平果主刀,利用原微创切口,在右上腹添加一个5毫米切口,完全采用常规的腹腔镜器械,顺利完成全腹腔镜下左肝段的规则切除术。
手术耗时6个小时,相当于开腹的同步切除手术。丁志杰说,以往须先做完结肠手术半年后才能再行肝切除术,患者左上腹会留下一道十多厘米的切口,下腹也会有个切口。通过MDT,用微创方法同时完成两个高难度手术,患者腹部仅有6厘米手术切口。术手第二天,许先生就能下地走动,一周后即康复出院了。
据了解,中山医院较早开展结直肠肝转移的外科手术治疗,目前累计手术例数在闽南地区领先,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省内平均水平,术后5年生存率达国内先进水平。
【相关案例】
一个切口解决五种病灶
67岁的老吴平时身体很好,近一年来发现大便带血。起初他没有注意,自以为是痔疮,去买了药膏。一年后还是反反复复便血,而且越来越严重,大便中还带有粘液样的东西。在家人的坚持和陪同下,老吴到中山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癌。
入院后全面检查发现,他的肿瘤已经偏晚,不仅局部侵犯膀胱,而且还有肝转移及胆囊结石。蔡建春教授、丁志杰主任通过综合评估,为他制定了详细的多学科合作手术方案。
首先,在下腹部手术切除直乙状结肠处癌肿和部分受累的膀胱壁。为避免多切口的痛苦,肝胆外科刘平果大胆采用微创技术,即在同一个下腹部切口,采用蓝碟手助腹腔镜技术,顺利切除右侧肝脏的转移病灶、左肝血管瘤及胆囊,为患者减少了右上腹部的长切口。五个病灶一次性手术切除,术后仅有下腹部一个切口,充分发挥了多学科合作的优势。
丁志杰提醒说,如果发生大便出血等不适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以便尽早发现。由于结直肠癌的特性,即使发生肝脏转移,仍要积极手术治疗。
【链接】
多学科联合门诊将常态化
厦门市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山医院胃肠外科蔡建春教授说,肠癌往往会伴有肝转移。据统计,50%结直肠癌患者都会并发肝转移,有的是在手术后,有的在手术前就发生了。以往各学科单兵作战,而在学科划分中,肝与胃肠并不在同一学科,因此需要跨学科诊疗。
多学科诊疗模式已提出多年,在国内外许多大医院普遍开展,已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趋势。胃肠外科作为最早开展MDT的科室,开展病例也最多。去年开始施行多学科联合门诊,当遇到复杂、疑难的胃肠肿瘤病人,只要有需要,会随时邀请肝胆外科、介入科、影像科、病理科、放射科、化疗科等多个相关学科共同会诊讨论,提出适合患者病情的最佳治疗方案。根据病情需要,有时还会有肺部转移、骨转移,则需要胸外科、骨科等专家共同参与。蔡建春透露,随着病人数的逐渐增多,计划将多学科联合门诊常态化,拟每半月开展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