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掌握科学教育方式:孩子哭着要“抱抱”该理不该理?

2014-03-25 09:31:15厦门晚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1135

几个大人宠一个孩子,孩子容易养成不良习惯。 资料图


   案例
   小女孩使劲哭
   怎么哄都没用


   “孩子想要妈妈抱她,妈妈不理,躲起来让孩子在路边哭,这种教育方式妥当吗?”市民王先生近日遇到了一件“小事”,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王先生说,几日前下班回家,在海沧乐海百货附近“捡”到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对方一个劲地哭,怎么哄都没用。问她家在哪,爸妈在哪,她都只顾着哭。实在没辙,王先生掏出手机打110,电话刚响了3秒,一名中年妇女从三五十米外走来。孩子突然停止了哭声,伸出双手,索要抱抱。一问,原来是孩子要妈妈抱她,妈妈不愿意,就让孩子在路边哭。
   “这种教育方式怪吓人的,会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王先生心头充满疑惑。

   家长看法
   不能“一哭就应”,也不能让孩子陷入恐慌


   家长林女士说,她支持这位妈妈的做法,不能让孩子养成习惯,以为哭泣就能获得她想要的东西。
   “独生子女家里,常常是几个大人排着队宠一个孩子。有时孩子想要什么,爸爸妈妈不答应,孩子一哭,爷爷奶奶心疼了,赶紧又哄又抱,甚至逼着爸爸妈妈就范。长此以往,孩子就知道,如果爸妈不答应,哭一哭闹一闹,地上打打滚,他们就会败下阵来。这种习惯很不好。”林女士说,孩子有一些不良行为,如乱发脾气、挑食、任性等,都是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让、迁就惯出来的。如果置之不理,孩子知道哭是没有用的,他的一些不良行为慢慢就会自行消失了。
   家长程女士则认为,虽然不能“一哭就应”,但是在陌生的环境里放任孩子哭泣,会让孩子陷入恐慌。孩子在明,家长在暗,这种方式有点像“惩罚”——你不听话,妈妈就走开,不理你,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哭闹?这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会造成伤害。

   专家观点
   如何处理哭闹,要看跟孩子的亲密度


   “孩子哭闹该不该置之不理,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厦门市教育学会秘书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柯雅婷说。
   假如这个孩子比较内向,过去一直缺少爱,难得有一次跟家长相处,家长采用这种方式,就会让孩子很伤心。假如家长又没有解释,孩子可能会想,为什么对我这么苛刻?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就可以跟爸爸妈妈很亲昵,我就不可以?
   如果孩子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而且父母已经投入了很多很多的爱,甚至接近溺爱,家长开始意识到光有爱没有严格要求是不行的,不能让孩子无理取闹,用这种不予理睬的方式,也是可以理解的。
   怎么处理,要看家长跟孩子的亲密度达到多少。如果亲密度很高了,什么事情都要顺着孩子,无条件满足,那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是很不利的。一岁以内的孩子哭泣是有原因的,要么肚子饿了,要么尿湿了,要么衣服穿多了,这些需求孩子只能通过哭泣来引起大人的注意。一岁以后,孩子会说话、走路了,有了更多的生理、心理乃至社会需求,这个时候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该不予理睬就不要理睬。当然,事后家长要跟孩子解释清楚用意,为什么不能用哭来要求,为什么不理睬他的哭泣,要做好引导,让孩子懂得选择其他方式表达诉求。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6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