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牙痛胃疼也有可能是“心病”症状 不妨查下心电图

2014-02-28 09:40:40厦门晚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1059

资料图


   本报连续报道心脏专家“谈心”的相关报道后,不断有读者来电咨询。本报在此特别选登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并请专家解读。

  病例
   运动后牙就痛 不妨查下心电图


   问:我今年62岁,牙痛多日,特别是在爬楼梯上坡等活动后牙齿更是阵阵发疼,以为是上火发炎或龋齿,吃了消炎药硬扛了几天,却完全没好转。经口腔科医生检查发现,我的牙齿、牙龈都很健康,血压却很高,便建议做心电图检查。为什么我牙痛却要查心电图呢?
   厦门市心脏中心心内科叶涛博士:心绞痛的部位可以在胸骨内或心前区,也可放射到下颌骨、下牙齿,因此牙痛也可能是由隐性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反射所引起的,医学上称之为心源性牙痛。与一般牙痛的明显区别在于,心源性牙痛多发于50岁以上年龄层的人,虽然牙痛剧烈但无明显牙病;或者是经常在劳累活动后感牙痛,但具体部位却无法判断;在经过牙科医生处理和服用止痛药后仍然不能解除疼痛感的人。如发现以上特点,不妨去医院做下心电图等,在排除冠心病的前提下,再进一步做其他检查。

   医嘱
   有些症状看上去跟心脏不相干


   叶博士说,由于每个人神经反应不一样,疼痛放射部位不同,这些最忽悠患者的症状除牙痛外,还包括肩背疼、下颌疼及持续的中上腹部疼痛等看似与心脏不相干的症状。患者经常仅从病痛的表面自我判断为颈椎病、胃炎、急性胆囊炎等其他部位的疾病,选择了对应的科室就诊,结果往往因误诊误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若患者曾在心脏方面发现问题,尽管可能一些症状看上去跟心脏病不相干,但就诊时还是要主动跟医生讲明,这有助于医生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千万不要被假象掩盖“心病”的真相。
   叶博士提醒,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包括心前区压榨样痛、烧灼样痛,主要表现为胸痛,在胸骨或者咽喉部有挤压感、窒息感,还会出冷汗,且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及气急、烦躁等前期症状。而非典型心脏病疼痛的表现则更隐蔽,甚至可能是牙痛、脊椎疼或胃疼。
   本期专家
   叶涛   副主任医师、博士。曾在美国德州心脏研究所研修,系厦门市重点引进人才。现任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副总干事长,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冠脉介入培训基地导师。擅长高血压病的诊治及冠心病的介入诊疗。
 

  【相关阅读】


   走50米就喘
   查查肺功能


   65岁的老李最近有点不敢出门,因为走不了50米,就开始气喘吁吁,上不来气。家人担心他的心脏出了问题,就带他到医院检查,谁知心脏检查没问题却查出了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医生告诉家属,老李这种有40多年烟龄的市民应该早点来医院,如果早期干预不至于进展成现在这样。
   慢阻肺是呼吸道疾病中“潜伏”最深的隐形杀手,早期往往由于症状不典型而被人们忽视,如吸烟者咳嗽不断,弯腰时觉得胸闷憋得慌,做家务拖地时气不够用,爬楼梯时觉得气喘吁吁。多数人不以为然,直到影响了正常生活才想到去医院检查,而此时已多为重度,需要立刻住院治疗。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检查简单易行,只需要10分钟。通过测定呼吸时呼吸道产生的气流速度和气流量的变化,了解肺功能是否正常。45岁以上人群应像量血压一样,定期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测。高危人群,如抽烟人群、有家族病史者更应提高警惕,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建议从40岁开始定期接受肺功能检测。如能早期诊断,对病情的控制和提高生活质量都大有益处。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3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