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食品”照样添加防腐剂 专家:警惕商家误导宣传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天然的都是最好的,选购食品时往往优先选购天然食品。与此同时,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天然食品”,“不含防腐剂”、“无任何添加剂”成为商家重点宣传的内容。不过,近日爆出的一条“美国‘天然食品’含有不少添加剂”的新闻,令公众大吃一惊。专家提醒,我国尚无“天然”一词的明确定义,“天然”并不代表绿色健康,要警惕商家针对“天然食品”的误导宣传。
长期来,含有蓝色1号、二丁基羟基甲苯和阿巴斯甜这类合成配料和添加剂的食品始终不能受到那些厌恶人工食物添加剂消费者的青睐。美国化学会旗下新闻杂志周刊《化学和工程新闻》近日报道说,从藻类、迷迭香和罗汉果中获得的提取物作为天然的添加剂,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帮助食品工业界取代人工色素、甜味剂和防腐剂。
天然防腐剂市场需求旺
烘焙工业正在倾听消费者对于天然防腐剂越来越大的需求,然而这是一个很难走向正轨的领域。在法兰克福最近的欧洲FIE上,创新经理Morley解释道:"从保质期和质量控制上来讲,防腐剂在我们的食品生产中是很重要的。但是它们一般是化学性质,因此消费者将它们视为有点人造的感觉,在消费者的食物中,他们最理想的是看到更多的天然防腐剂",创新经理如是说。
Morley注意到,随着消费者的这种需求得到烘焙工业的重视,有几家公司正在努力提出天然防腐剂的解决方案,在生产有质量的天然防腐剂上仍然存在挑战。"实际上,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领域之一。防腐剂是一种混合物,实际上当你从一个众所周知、很有特征、很有效的人为混合物转向天然防腐剂的时候,其性能是很难匹配的,这是一个很难走向正轨的领域。"
Morley表示,生产商开始向天然防腐剂迈出的一步也许就是通过部分取代。"如果你从人工防腐剂转向天然防腐剂,那么你也许就需要引进其他的因素来弥补天然防腐剂相对差的性能"。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无处不在。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没有食品添加剂,食品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合理合法地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影响食品安全。绿色、天然是现在很多人购买食品的重要选择依据。于是食品添加剂也开始走向天然。
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天然食品添加剂产业已初具规模。我国的红曲米,红曲米粉,红曲红、辣椒曲树脂、辣椒红、高粱红、焦糖、桅子黄、可可壳棕、虫胶红、叶绿素铜钠盐等食用天然色素还销往国外。我国有生产天然食品添加剂的丰富资源,大力发展"天然、营养、多功能"的食用天然添加剂正当时。
“天然”饮料在美遭投诉
据新华社报道,食品巨头卡夫食品公司在美国销售一款名为“水晶光”的冲调饮料,产品外包装上标注有“天然”字样。事实上,这款产品添加有人工甜味剂、人工色素、凝胶剂麦芽糖糊精、人工防腐剂丁羟茴香醚等。
为此,美国公众利益科学中心上月向卡夫食品公司递交报告称,如果卡夫继续在这款产品包装上标注“天然”字样,将与它对簿公堂。据了解,卡夫并非首个因此遭投诉的企业,公益组织质疑“天然”字样的活动在美国已经持续多年,且引发了不少官司。
据美国市场调查企业尼尔森公司统计,美国市场上标注“天然”字样的食品每年销售额达220亿美元。在美国公众利益科学中心律师史蒂芬·加德纳看来,一些产品标注“天然柠檬水”、“天然柠檬冰茶”字样,而“天然柠檬水口味”可能是用各种香精调出来的产品,只不过口味上与天然柠檬做成的水有些相似。
这种现象在国内同样存在。记者走访广州几大超市发现,“无污染”、“纯天然”等字样在很多食品中被广泛使用,且标有这些字样的商品价格要比普通商品贵上不少。正在选购的张姨对记者表示,买天然食品,就是图它够天然,没有添加剂,吃得放心。
不过,“天然”在一定程度上不过是广告用语而已。记者发现,有些天然食品虽说不含防腐剂,但没说不含有其他食品添加剂,如抗氧化剂、香精、色素、发色剂、增鲜剂等,并不能保证它是“纯天然”状态。
“天然”一词尚无明确定义
在添加有人工甜味剂、人工色素等的情况下,厂家之所以仍然敢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注有“天然”字样,缘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从未对产品标签上的“天然”一词作出明确定义和规范。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发言人特雷莎·艾森曼承认这一空白,但她表示,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为,“天然”一词应该是指没有添加任何人工或合成物质,包括所有色素添加物,不论这些添加物是否由天然物制成。
据了解,很多国家的食品管理部门并未对“天然”的标识做过多的限制,也因此导致了很多商家借此炒作产品。比如,玉米是“纯天然”的,但是其所生产的成品却是“高果糖玉米糖浆”。“天然”意味着要以“高糖”包裹,而往往付出的代价与普通的垃圾食品并没有两样。
“中国也没有对于‘天然’一词的明确定义,这是一个很难,甚至无法定义的领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所谓天然,最基本应该是天然的样子,经过加工就不可能是天然的,所以一些“天然”食品应该是相对加工食品而存在的。
而针对天然食品被消费者追捧的现象,有食品专家指出,纯天然食品固然好,但天然的产物当中有些部分可能对人体不利,通过食品加工可以把有害物质去掉,所以加工是需要的,对这些食物资源进行一定的粗加工处理或精加工处理,使之更满足人们对品质、口味、质地的需要。
上述专家表示,随着现代社会农药、化肥等的广泛使用,一些地区的空气和水等自然环境已经被污染,在被污染的环境下自然生长的植物虽然可以被称为“天然”,但却难保其纯净、安全。因此,“纯天然”并不代表绿色健康,要警惕商家针对“纯天然”食品的误导宣传。
诉讼推动进步 食品公司需“诚实”
新华社电据报道,一项民意调查显示,9%的美国消费者称完全相信食品外包装上的“天然”字样,77%的消费者有时相信这一表述。
美国公众利益科学中心律师加德纳说,过去十年,有关食品外包装上“天然”字样的争议非常多,但最终上法庭解决的只有50起。很多案件在上法庭之前就庭外和解,原告通常因食品公司慷慨赔偿而放弃诉讼。
除一些消费者权益保护团体在给食品公司“纠错”外,一些个人也时不时起诉假“天然”标识,虽然有些人的目的是赢得一笔赔偿。
例如,“本和杰里”牌冰激凌在2010年因为一起个人赔偿而从48款产品标签中撤掉了“天然”字样。另外,“裸体果汁”和“乐事”薯片在美国市场也迫于压力悄悄地替换掉外包装上的“天然”一词。
就解决方法,一些人认为,只要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对“天然”一词作出明确定义,就可以规范化市场中有关“天然”的混乱局面,但另一些人并不这么认为。
非营利机构“让食品合法”的执行主管贝伦·林纳金说:“让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定义涉及食品的每一个词实在可笑。”林纳金认为,有投诉不是件坏事,因为它能让食品公司时刻谨记“诚实”,有时诉讼才能推动行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