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今日热点 >> 查看内容

全国首创“无切口”大肠癌切除术

2014-02-19 09:24:21厦门日报本站编辑查看次数:1231

  

 蔡建春教授的创新成果,让肠癌腹腔镜手术更加“微创”。


   全腹腔镜经肛门切除术后(Notes手术后)。


   普通的腹腔镜辅助下切除术后,腹部有一道切口。


   日前,国内首例全腹腔镜下经肛门的大肠癌切除术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顺利完成。胃肠外科学科带头人蔡建春教授参照国际先进技术,自行研发具有创新性的经肛门微创手术器械,借助该器械,切除的肿瘤标本可经人体自然腔道——肛门取出,免除了原本的腹部取标本切口。该技术具有创伤更小、疼痛更轻、术后恢复快、体表更美观等优点。这是胃肠外科微创手术上的重大进步,标志着中山医院胃肠微创水平已跻身国内先进行列。

  独创器械助力大肠癌手术


   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人们在根除疾病的同时,对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手术后的美观性。传统的大肠癌根治术需要在腹部开20多厘米长的切口,后逐渐被微创化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所取代,手术时,医生在患者腹部开5个0.5—1厘米的操作孔,将摄像镜头和特制的微创手术器械插入腹腔,切除病灶,最后在腹部切出一道5-10厘米左右的切口,将切除的肿瘤标本取出。这也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在进行大肠癌根治术时最常采用的方法。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微创手术将过去长约20厘米的大切口缩小至5厘米,大大减轻了患者的创伤和疼痛,有助于术后快速恢复。
   医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作为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学术带头人,蔡建春教授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和技术成果,他刻苦钻研国内外微创技术,克服众多技术难点,研制出专门的配合腹腔镜手术的经肛门微创手术器械,让腹腔镜手术更加“微创”。
   该器械可以通过人体自然腔道——肛门取出肿瘤,并进行相关的手术操作。经过该项技术创新,整个大肠肿瘤切除及吻合的手术过程均在腹腔镜下腹腔内完成,患者术后腹部仅有5个小小的操作孔,切除的标本经肛门取出,避免了术中通过小剖腹术开5厘米切口取出标本,这样一来,不仅患者的腹部没有长切口,还消除了因小剖腹术引发的术后并发症。和现有的腹腔镜手术相比,该技术具有创伤更小、疼痛更轻、术后恢复更快、体表更美观等诸多优点。
 

  全国首创术后“无切口”


   今年1月,市民李先生因为便血的缘故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竟被查出大肠上长有恶性肿瘤,一时间晴天霹雳,焦急万分。随后李先生慕名前往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诊治。学科带头人蔡建春教授带领由丁志杰主任、张诗峰博士组成的医疗团队,对李先生的病情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随后制定出一套周密的、与以往不同的个性化治疗新方案。也就是运用蔡建春教授自行研发设计的微创手术器械实施手术。李先生因此成为这项新技术的第一位受益者。
   全部手术历经3个多小时。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发挥腹腔镜微创手术的优势,顺利完成该手术。在短期调养后,李先生现已康复出院。
   据胃肠外科主任丁志杰博士介绍,此次手术是国内首例全腹腔镜下经肛门的大肠癌切除术,也是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经人体自然腔道手术(Notes手术)。整场手术在全腹腔镜下操作,要求术者和助手具有非常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巧和默契的配合,手术的顺利实施标志着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微创手术水平再上新台阶。


   【相关新闻】


   紧跟学术前沿 技术不断突破

 


   中山医院胃肠外科拥有高素质的医护团队,紧跟学术前沿,不断实现突破。


   经肛门微创手术器械研发的背后,是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在提升医疗水平、研习最新技术道路上的不懈努力。
   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在蔡建春教授、丁志杰主任的带领下,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服务、教学、科研为一体,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临床专科化科室。该科紧跟国际国内学术前沿,在专科化、专业化、微创化发展方向上不断进步,临床治疗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科现已全面开展各类胃肠疾病的腹腔镜手术技术,该科90%以上的胃肠道肿瘤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科室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在努力推行病区“优美化环境、人性化服务”的基础上,实施“程序化管理、规范化服务”,致力于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务求向患者提供高水平、专业化的优质医疗服务。

  腹腔镜辅助微创手术
   —单孔手术—无切口手术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于2007年独立建科,是福建省内第一家成立的胃肠外科,也是当时国内少数的几个胃肠外科专科之一。当时,胃肠外科的胃肠癌手术仍以开腹手术为主,手术重点着重于肿瘤的规范性,按照肿瘤诊治规范清扫肿瘤病灶及其区域淋巴结。
   胃肠外科主任丁志杰博士介绍,科室医务人员积极钻研,在讲求熟练化操作和规范化治疗的同时,积极追求第一时间掌握学科前沿新技术,胃肠肿瘤手术经历了从腹腔镜辅助微创手术—单孔手术—无切口手术的发展历程。
   2008年,国内部分医院已陆续开展胃肠癌腹腔镜微创手术,中山医院胃肠外科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在整个厦门地区较早开展腹腔镜技术治疗胃肠癌。
   2010年,科室结合国内外腹腔镜技术发展趋势,在福建省率先开展胃肠癌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进一步减轻了手术创伤,患者术后恢复也更加快速。
   2014年初,胃肠外科顺利完成首例全腹腔镜下经肛门的大肠癌切除术,推动科室发展再上新台阶,标志着该科先进技术与国际接轨,跻身国内先进行列。中山医院使用自行研制的经肛门微创手术器械完成手术,不伤及肛门,是真正的“无创无切口”。
   目前,中山医院胃肠外科90%以上的胃肠癌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年手术量超过300余例,其中七八十岁以上的高龄老年患者占了约1/3。虽然手术风险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但经过胃肠外科手术团队熟练、规范的手术治疗,这些高龄患者的治疗依然收到良好的效果。正因为技术扎实、实力过硬,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吸引了大量厦门及周边地区患者前来就诊。去年10月病区扩建后,胃肠外科扩大一个病区,床位仍然供不应求。
 

   试点开展多学科联合诊治
   造福广大肿瘤患者


   丁志杰博士透露,目前,中山医院胃肠外科正协同其他科室开展肿瘤的多学科联合诊治,力求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全面的专业服务。
   “肿瘤诊治是个十分复杂的课题,涉及多个学科,不能哪个科室收了哪个科室就埋头治。比如说,来了一位结肠癌病人,同时出现了肝转移,是先放化疗还是先手术?如果是手术,是同时切肠和肝的肿瘤,还是先切肠肿瘤,日后再切肝肿瘤?要解答这些问题,需要多个科室协商合作。”
   丁志杰表示,肿瘤多学科联合诊治是国内外肿瘤治疗的一个发展趋势。开展多学科合作之后,将打破原先各个科室“各自为政”的情况,遇到这种疑难的肿瘤患者,可以从整体上综合考虑治疗方案,请出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相关科室的专家坐下来讨论,认真分析患者的情况,论证各项治疗手段的先后顺序,为患者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最有利方案。
 

  >>>链接


   专业医护人才
   助力学科发展


   医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离不开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中山医院胃肠外科现有12名医生,全部为硕士和博士,全科室人员均经过胃肠外科专业培训,具有丰富的胃肠外科专业经历,素质高、医术精,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胃肠外科重视引进人才和人才培养,两年来新进2名博士生,同时又选派1 名医生继续深造,攻读在职博士学位。
   人才素质的提升直接关系着临床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胃肠外科各个医疗组都能独立熟练开展腹腔镜手术。胃肠外科手术团队屡次在亚太以及国家级学术会议上做现场精彩手术演示以及专题演讲,并在省级、国家级专业比赛中荣获佳绩。如,去年邱兴烽医生在全国腹腔镜“达人秀”大赛上就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胃肠外科人性化、专科化的护理团队也颇受患者好评。
   胃肠外科病人的一个特点就是手术后不能很快进食,恢复期间要依靠输液来维持身体养分,对于年龄大、恢复慢的患者来说,有时候甚至要禁食半个月,这期间需要长期输液。输液就要扎针,长期输液的患者不仅每次要忍受扎针的痛苦,还可能出现手上布满针孔,无处下针的情况,此外,一些高浓度、高营养的药液和化疗药会对外周静脉血管产生刺激,长期反复扎针输液可能引发血管炎。胃肠外科老年病人多,而老年人血管比较硬化,长期扎针更容易出现外周血管炎。
   为此,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开展了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即PICC技术),通过向外周静脉置入一条可长期输液导管,可实现“一针治疗全程”,让患者免受反复扎针之苦。导管置入后可使用约半年时间,只需定期维护即可,在为广大长期输液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些肿瘤病人的术后化疗药物注射也可运用PICC技术。中山医院还专门成立了PICC门诊,由专业护士帮助患者维护导管。
   胃肠外科有不少病人术后需要长期配戴肠造瘘袋,也就是“造口人”。造口护理不当,容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中山医院胃肠外科早于2009年就开始选派护士接受专业培训,学习造口护理技术。目前科室已有2名通过国际认证的造口师,专门从事术后造口护理,同时指导那些需要一辈子配戴造瘘口袋的病人如何在家中自行护理,帮助病人提高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已有1条评论,共有1人参与
最新评论
  • 你猜我猜不猜[福建省厦门市-电信]
    所有患者的福音啊!
    2014-02-24 09:20:57
    支持(0)  反对(0)
1.29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