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少了放学早了孩子笑了
新学期,孩子们拿到新课本。(资料图)
云顶学校的课堂。(资料图)
近两周前,当厦门高举减负大旗开始新的学期时, 一位80后的妈妈说,哎哟喂!我上小学时就在喊着减负,现在我的娃都抱怀里了,喊的口号仍然是“减负”?!减负真的能减吗?这也是大多数人对减负的疑问。那么,厦门自2000年以来的第六次减负真的减了吗?它的路还能走多远?
“减负令”新学期在小学和初中生效,3月1日傍晚,市教育局再次下发减负的补充规定,市教育局希望从3月4日开始,能看到一个全新的减负面貌。从这次减负实施的情况来看,截至目前,还真的减了!特别是小学——受访的学生和家长有两个最直接的论据:作业少了,下午放学时间提早了。
有效果
减负提升幸福感
孩子放学早了,家长有空和孩子散步了,老师也能和孩子一起吃晚饭了
一二年级没有书面作业
受访的小学一、二年级的家长说,学校真的没有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小学生的作业量也不同程度减少。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家长说,以往孩子做作业至少要做到晚上九点甚至更晚,现在一般在八点之前就能完成。减负令要求学校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这点在上周也得到较为严格的执行,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家长说,老师很体贴地通知:只要早上八点到校,就不算迟到;如果家长赶着上班也不要紧,校门七点半就开了。
上学时间真的推迟了
相对小学,减负令在初中尤其是初三年级则遇到严峻的挑战。不过,大多数初三年学生说,虽然感觉作业照样很多,但是,上学时间真的推迟了,放学时间提早了。上周,一所名校的初三女生告诉记者,以前下午放学至少要到七点多,现在六点多就能走人。
不久前的一天傍晚,一位小学生家长给记者打来电话,乐呵呵地说:知道吗?我们正在散步!孩子今天六点多就做完作业,吃完饭,一家人就出来了。
孩子晚上有空看课外书
不止她一人是这样认为,有一位家长在本报“家有读书郎”在线聊透透(http://sz.xmnn.cn)的热点信息栏留言说:实行减负令也一周多啦,很高兴看到了小孩脸上笑容多了,晚上也有时间看课外书了,跟家长的交流也多了。还有家长描述说,下班回家就在小区里听到孩子的嬉闹声——没有家庭作业,同一个楼道的几个一年级的孩子放学就在一起玩耍。他说:减负令真好!有些老师也从减负令中解放出来,一所名校的老师说:我终于可以和孩子一起吃晚饭了。
有疑虑
会不会影响成绩
家长在孩子作业多时心疼孩子,减负后,孩子有了自由时间,家长又害怕又担心
有家长要求老师补课
虽然全社会都对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喊打,但是,减负令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支持,特别是家长。大家在孩子作业多时心疼孩子,减负后,孩子有了自由时间,家长又害怕又担心。一些初中学校的家长开始在串联写申请,要求老师把孩子留下来补课。一位家长说,学校不补,我们就得补,还得花钱。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家长说,孩子的作业都在学校里完成,回家就一大堆时间闲着,拿着iPad一直玩。
不过,也有家长的焦虑来自于对老师的担心。有家长说,如果老师的教学效率高,讲课方式吸引孩子,能让孩子在课堂上把知识学会,回家写不写作业还真是无所谓的。就担心孩子在课堂上没学会,老师也不管,回家来再不写作业,孩子就一直糊涂下去。
班会课品德课成作业课
上周,不少学校都开了家长会介绍减负令,但是,不少的家长回家的心情反而更加沉重。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孩子说,校长解读减负令,哪里是减负嘛,话里话外都让我们要加紧督促孩子。此外,在个别学校,早读取消了,但是,孩子仍然要早到——老师告诉孩子:早读是很好的习惯。学生家长说,这是隐形的压力——人家的孩子7:40就在学校早读,你的孩子还能坚持8:00到校?
还有不少学校要求老师上课要匀出写作业的时间。一位小学生说,以前上课时,班长要喊“起立”,老师说:同学们好!我们再说:老师好!但是,现在,这些都没了,老师说:时间不够用了!在个别小学则存在这样的情况:既然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那么,老师就把班会课、品德品社课变成作业课。
有悬念
减负还能走多远
普遍存在的观点是:评价制度、考试制度不改的话,减负永远没有成功的那天
几乎每位学生、家长和老师都在问:减负令能坚持多久?赞成减负的人希望它能像现在这样得到坚决贯彻,“长命百岁”;反对的人认为这只不过是教育局的一次“作秀”,笃定这次的减负摆脱不了前任的命运,寿命不会长。甚至不少人预料:减负令很快会被“翻盘”——教育局通知三月份要下校检查,因此,至少在三月份,学校不敢顶风作案,但是,过了三月份,“就不好说了”。
一所学校负责人说,减负的艰巨性在于:如果没有有效监控,那么,100所学校,99所学校都减负了,只要有一所学校继续加压,那么,最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对减负寿命悲观的人群中,普遍存在的观点是:评价制度、考试制度不改的话,减负永远没有成功的那天。譬如说,为数不少的老师认为,如果不改变以成绩来评价老师的评价制度,为老师减负的话,那么,老师还是无法真正为学生减负。
当然,评价制度、考试制度是减负成败的一个关键,但是,这类“非等到制度改变才减负”的观点也有两个致命点:一是:如果评价制度暂时还无法大改变的话,那么,成绩的提高是不是一定要用题海战术?有没有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二是,如果我们不做点什么,一边继续往制度上增添柴火,一边指望制度改变,那么,永远也没有制度改变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