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 查看内容

基因决定你能否“吃苦”

2012-10-15 14:56:33大河健康报admin查看次数:761

    苦的本义是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一种不令人愉悦的味道。进化学家认为,人类对苦味的感知是一种保护机制。因为自然界中苦的那些物质,比如植物中的生物碱,往往是有毒的。对苦味敏感的人,就更容易发现有毒的食物,从而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1931年,一位名叫福克斯的化学家报道了一项发现:同样的苦味物质苯硫脲(PTC),有大约28%的人尝不到苦味,有65%的人能尝出。后来的研究发现,这个比例跟人种密切相关,比如中国汉族人中尝不出苯硫脲苦味的人只有百分之几,而某些少数民族的人中则高达百分之几十。

    PTC因此成了研究苦味与遗传的一个工具。后来发现另一种叫做“丙硫氧嘧啶(PROP)”的物质,更适合作为工具。人们对它的敏感情况跟PTC不同,25%的人尝不出它的苦味,50%的人觉得一般苦,而另外25%的人则感觉非常苦。感觉非常苦的这部分人,被称为“超级品尝者”。而尝不出苦味的那部分人,大概也就可以称为“苦盲”。

    不过味道是很复杂的现象,不仅跟身体结构有关——而这一般是由遗传决定的,还跟后天的培养,以及文化传统有关。超级品尝者是根据对PROP的敏感性来确定的,但PROP只是众多苦味物质中的一种。超级品尝者并不见得对其他苦味更敏感,同样,那些尝不出PROP苦味的“苦盲”,对其他苦味物质不见得也“盲”——这也就可以解释,虽然平均四五个人中就有一个“苦盲”,但却几乎没有听说过谁不知道苦是什么味道。

    超级品尝者对其他味道可能也更敏感。因此,他们可能只需要摄入较少的量,却依然可以满足口腹之欲,比如酒味、咸味、甜味等。

    左右逢源的事情当然是很少的。超级品尝者也可能口味更挑剔。比如很多超级品尝者对辣味更加敏感,大概就难以享受川菜、湘菜的精华。还有很多天然的食物,比如豆类、茶、咖啡、橄榄等,含有一些苦味物质。它们的苦味对普通人或者味盲们没有多大的困扰,而超级品尝者们却可能因为自己的敏感而无福消受。

    据《瞭望东方周刊》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51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