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会对我另眼相看吗?
有这样一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没能被自己心仪的重点中学录取,只能通过一些特殊方式,比如以借读生的名义,到重点中学就读。而作为借读生,其他同学和老师是否会对自己另眼相看?相信这不仅是阿彬(化名)一个人的顾虑。
讲述
借读,让我感到自卑……
阿彬(化名,高一男生)
开学已经两周了,虽然坐在这所自己心仪的重点中学的教室里上着课,但我却有点心不在焉。我知道根源在哪,因为,我是一个借读生。借读,让我感到有点自卑。这些日子,这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如影随行,我想尽快改变这种状态,我不希望我的高中生活从这种压抑的气氛中开始。
其实,从小学到初中,我的学习成绩一直让爸爸妈妈觉得骄傲,纵使到了初三下学期,我的状态一直很好,成绩都保持在年段前20名。老师和同学也都认为我上重点高中没有悬念。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中考前几天,我突然身体不适,上吐下泻的,整个人都快脱水了,爸妈只好把我送进医院去打点滴。直到中考那两天,我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
拖着虚弱的身体参加考试,我的心情和状态都糟透了,但我无能为力。中考成绩出来那天,我感到钻心般的痛苦——— 和平时的成绩相比,总分有30分的差距。考不好虽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也让我无比失落:难道我再也无法去那所心仪的高中学习了吗?
那些日子,白天我坐立不安,夜里我辗转反侧,爸爸妈妈也感受到了我在经历煎熬。从不求人的爸爸几经周折,最后动用了一位老同学的关系,才让我进入了这所我向往的学校借读。
我知道,爸爸妈妈千方百计找朋友找关系,就是希望我拥有一个条件更好的学习环境,而且,他们也相信我能够适应这样的环境。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为了自己和父母,为了将来,我决心努力奋斗。可是,这几天,一想到我的学籍还在另一所学校,高中毕业时还要回学籍所在学校参加高考报名及毕业证书等诸多琐事,我就觉得心烦,有时还有一种特别的孤独感。
我之前还听说借读生在借读学校的成绩不计入教学考评,大到公布成绩,小到列名单、排座次,借读生都可能时时感到自己入了另册,如芒在背。开学以来,虽然我没有发现同学和老师对我有什么异样,但我还是担心有一天会被他们另眼相看,而自己就像“后妈”养的孩子。
开学这些天来,我也尝试着尽快融入班集体中去,尝试着敞开心扉和大家交流,尝试着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但内心深处还是有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我如何才能消除这样的自卑心理,满怀信心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
点评
自卑心理源自学习压力
陈绍强(集美中学高级教师)
借读生阿彬的自卑心理其实是借读生群体的一个缩影。借读生最大的压力来自学习本身。与正式生相比,借读生的成绩有一定差距,而借读生的家长为此交纳了高额的学费,借读生也希望用好成绩来回报父母,这给借读生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因此产生了“低人一等”等压抑、受伤、患得患失情绪,一如讲述中的阿彬。
教师节那天,我收到三年前一个借读生(现已被福州大学录取)给我的一封信,其中一段写到:
借读生活,曾让我一直在浓浓的自卑、彷徨、孤独、无助、痛苦中挣扎,借读生仿佛是“双差生”的代名词。
每当面对教师深切关爱的目光时,我总是面露怯色,诚惶诚恐。总在怀疑着,我是一名借读生,老师的浓浓爱意是真实的吗?每当某些老师对犯错误的借读生严厉批评时,我总感觉老师的余光也在警告着我,是不是指桑骂槐呢?这时,我更是感觉低人一等,心惊肉跳、无地自容。那是我人生一段挥之不去的噩梦。
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我是多么的幼稚可笑,那是因为我心魔在作怪。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呀!
我有今天离不开老师们的关爱、教诲。老师谢谢你们,我多么希望所有的借读生要以我为鉴,放下包袱安心读书,以最好的成绩来报答老师、父母的浓浓爱意……
看完上述这段话,相信和阿彬一样的借读生会受到一定的触动。当然,不可否认一个无情的现实是:高额的借读费让一些借读的孩子产生深深自责心理,而成绩上的差距也可能令他们缺乏成功的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再加上不少学校确实没有把借读生的成绩纳入班级平均分,某些老师对待借读生态度不够重视,借读生较难融入班集体。而接二连三地回原校考试(诸如会考、高考等),也会深深地刺伤他们,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建议
主动融入集体找归属感
陈绍强老师曾对学校借读生高考成绩数据进行跟踪分析统计,发现70%以上借读生通过努力,克服了种种学习、心理上的困难,最终都考进自己心仪的大学。他建议,既然选择了借读,就要勇敢面对:
1.正视现实,消除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产生,一是过分低估自己的能力或对自己期望过高;二是过分考虑自己将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担心会因此而被别人看不起。有强大的面对挫折的能力是关键。要学会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2.忍辱负重,天降大任于斯人
红顶商人胡雪岩“立志在我,成事在人”富可敌国的成功经历,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美国百米选手吉·海因斯超越人类“9.95秒”极限后“上帝啊!那扇门原来虚掩着”的感叹,都论证着走向成功的一切皆有可能。天降大任于斯人,忍辱负重,笑到最后。
3.融入集体,变“继子”为“嫡亲”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群体、社会。克服心理障碍、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后,要主动融入班集体,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踊跃参与到合作中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找到温暖和归属感,变“继子”为“嫡亲”。
4.脚踏实地,不必急于求成
客观分析自己的不足,改进学习方法,不要急于求成,确定中长期奋斗目标。不要刻意和其他成绩优异的同学比成绩,学会看到自己每个阶段点滴的进步,相信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最终一定能成功。
此外,作为“红烛”、“灵魂工程师”的老师,在对借读生的教育上,要变“继母”为“知心朋友”。要多一份关爱和耐心,充分理解他们的内心苦楚。表达关爱的时候要注意保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自信心。老师的一言一语会深刻地影响孩子们一生的健康成长。
对于家长来说,要理解孩子在新的学习环境中的心理变化、情绪变化,分担孩子学习上、生活上的巨大压力,要帮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身心健康成长。
导报记者 魏文/文 杨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