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都要等 做人真难
■分娩时不是没有妇产科医生帮忙接生,就是要排队等床位。
■不少人把大医院急诊室当门诊,造成急诊拥挤。
现代人生活大不易,生老病死都要等、要排队,甚至还需要靠“走后门”,才能尽如人意,顺顺利利。
生产因妇产科床位不够,要排队;生病动手术,因医护人力不够要排队;就算是亲人过世,连排火化也要请托“立委”、“民代”帮忙调时间。台湾部分“立委”自嘲,目前的选民服务已不只是“包山包海”,还“包生包死”。
少子化时代
生产还要排队
台湾虽然迈入少子化时代,但生孩子、坐月子仍然还是要预约排队。由于妇产科医师人力分配不均,“妇产科医学会”正考虑推动“生产登录”制度,未来想在医院生产,可能也要排队预约。
日前新竹国泰医院要求产妇先办理生产预约登记,急坏了不少准妈妈,就怕抢不到名额,在当地“卫生局”介入协调下,已经取消这项预约制。
“妇产科医学会”秘书长黄闵照表示,现代人基本只生一个,许多妈妈都希望享有高规格待遇,集中于医学中心生产,以至于中小型医院产房“凉到没宝宝可生”,频传关闭,但医学中心却一床难求忙得要死。像新竹国泰医院,3位妇产科医师一个月要接生250名新生儿,医护人员大感吃不消。
黄闵照说,健保给付没有足够的诱惑,又怕发生医疗纠纷,愿意做产科医师的人越来越少。
因此,“妇产科医学会”考虑比照日本的做法,在台湾推动“生产登录”制度,当怀孕妇女领到妈妈手册,就开始依预产期登录在某家医疗院所,准妈妈也需固定在该院所产检等。
急诊室爆满 看病要排队
下个月是农历七月“鬼门开”,有些台湾民众忌讳七月开刀住院,赶在最近要求手术,造成排队手术的现象更为严重。不过,急诊室爆满的现象,几乎是“全年无休”,似乎永远有消化不完的病人。
一旦有突发急症状,不少人为求心安,都选择到大医院急诊室就诊,造成急诊拥塞。据台湾“健保局”统计,今年第一季,于急诊转住院暂留2日以上的病例比率,都超过“健保局”预设的5.5%,其中高雄长庚竟高达54%、林口长庚医院23%、台大医院20%,显示急诊室爆满的窘境相当惊人。
台湾医疗改革基金会研发组长朱显光表示,有些医学中心因为患者一直涌入,连急诊病床都没有了,只好让患者直接躺在担架上等待,也避免救护车再把患者送来。
朱显光说,有些患者因为好几周都在门诊挂不上号,干脆到急诊拿药,或是想快点就医,把急诊当“贵一点的门诊”。
火葬场不够用 火化要排队
“啥咪,连人死了,要火化也要排队!”不要怀疑,就算是在拥有全台最新计算机化、火化炉设备最多的台北市第二殡仪馆,无论什么日子,经常出现排队等候火化的现象,更不用说好日子了。事实上,台湾的其他一些县市也都存在这种现象,殡葬业者见怪不怪。
台北市第二殡仪馆有12个火化炉,每天要处理约120具遗体火化。殡葬礼仪达人郭东修说,碰到春节假期过后,大年初五开工后几天,第二殡仪馆即使是火化炉全部使用,工作人员也要加班到晚上10点多才能下班。
郭东修还指出,打开台北市殡葬处计算机网页,预订火化,只见网页内的日程表,不分好时辰或诸事不宜的日子,15 天内已全部排满满。
事实上,排队等火化的情形从南到北都存在,桃园县中坜市立殡仪馆一遇上“好日子”,火化、公祭场地爆满,即使“民代”出面也难调到时间,彰化县、台南市也都存在这问题。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包括台北市在内,许多人不愿将火葬场设在家附近,各县市政府无法扩充火葬场,造成火葬设备普遍不足。(据台湾《联合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