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凉茶,是药还是茶?
一到夏天,这样的凉茶摊比比皆是。
本报记者 沈彦彦 陈泥
药店前,茶店内,商家自制的夏季解暑凉茶成为夏季调制饮品中的抢手货,价格一点也不低于预包装的品牌凉茶。在我市中山路一家已经卖了多年解暑凉茶的药店外,解暑凉茶从每杯一元涨到了两元,瓶装则要4元一瓶。记者注意到,比起有名有姓的品牌预包装凉茶,不少消费者更青睐于选择自制凉茶,原因是觉得更健康,更新鲜。
市面上的自制凉茶大多是简易罐装或直接杯装,没有生产日期,没有明示配方,没有生产厂家,甚至不少罐装的瓶子竟然还是用回收的二次使用塑料瓶,夏季自制凉茶的市场有些乱。
自制凉茶无标准
由多种草药熬制而成,但草药的搭配没有统一标准。有的袋装凉茶会写明所含材料,但很多现场饮用的凉茶,是没有配方说明的。据业内人士透露,不少凉茶经营者的药茶配方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这些配方是否有药理上的矛盾,都未经相关部门的检测。除了一些专门销售凉茶的店铺,一些药店也会出售制作、包装好的凉茶,不少包装密封好的凉茶其保质期竟达半年之久。业内人士说,个别凉茶经营者为防止凉茶变质,还会违规在凉茶中随意加入防腐剂,甚至加入退烧、止咳的抗生素等西药。
中药凉茶身份难界定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凉茶目前主要是被当做“饮品”进行监管。“目前还很难界定中药凉茶到底是药还是茶,因此对其的监管还存在一些漏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人士说,按《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的定义,中药凉茶并不能叫药。另外,销售药品必须具备药品经营许可证。据了解 ,目前厦门大部分凉茶店都不具备药品经营许可证。 如果凉茶被认定为茶,则应属于食品。但我国1995 年起实施的《食品卫生法》中又规定:食品中不得加入药物。所以,凉茶的身份至今仍无法界定。
凉茶监管存在“灰色地带” 针对市面上凉茶的“各自为准”,记者先后咨询了工商 、质监、药监以及卫生等部门,但这几个部门都表示,对凉茶的监管,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工商部门相关人士表示,经营凉茶需要办理营业执照,但对于凉茶制作、产品质量方面的监管,应该属质监部门管。而质监部门则表示,凉茶的流通属于工商,店面应该归卫生部门管。
记者向卫生部门工作人员咨询后获得的信息是:经营凉茶店需要办理卫生许可证,但其产品应归属于食品卫生范畴,应由食品药品监管局来监管,除非是消费者饮用凉茶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则可以拿到卫生部门检测。昨日下午,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按现行法规,凉茶未被纳入药品监管。
药店只被允许为顾客代煎中药,但也必须凭处方。而药店究竟有没有资质进行凉茶加工?需不需要经过生产许可?法律还没有明确依据。但药监部门也提醒说,如果药店销售的凉茶没有国家批准文号,却宣称有保健或治疗功效,市民可以向药监部门举报,一经查实,可以按假药进行查处。
【温馨提醒】
空腹不能喝凉茶
市中医院一位医生提醒,市民不要把凉茶当药喝,市面上很多凉茶铺出售的凉茶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不是 所有人都适合喝凉茶。平时喝凉茶还要注意:不能在生病体虚的时候饮用,空腹也不能饮用。此外,最好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凉茶摊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