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不该成为廉价劳动力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所以人们会默认,质量好的比质量差的贵;技术含量高的比技术含量低的贵。可这一被公认的准则,却未曾在医生应得的劳动报酬中实现。
或许有人会说,老百姓都已经看不起病了,医生怎么还哭穷?应该说,是畸形的价格体系,促发了畸形的医疗行为,而这,最终导致了“百姓抱怨没钱看病,医生委屈技术太不值钱”的双难局面。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曾说,医生和律师应当成为社会上的高收入者,因为人们把生命托付给医生,把财产甚至名誉托付给律师。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实际情况却是:医生的手术刀,不及理发师的剃头刀;护士的护理费,不及发廊的洗头钱。
最近微博上有一个话题被疯狂转发,现在10元钱能干什么?一位人大代表在北京某菜市场调研后得出结论,10元钱能分别买到:3个苹果、21个鸡蛋、5根黄瓜。而医生的挂号费呢?普通的5元,副主任医师的10元,主任级别的也不过14元。这是30年前就制定出的收费标准。30年来,任凭物价猛涨、薪资翻倍,挂号费却岿然不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学教授提出,衡量一个人的工资高低,一是看他前期投入了多少,二是看他创造了多少价值。医生是精英教育,读到博士要经过10年左右,不论是时间还是金钱的投入,都高于国内绝大多数专业。而他们毕业后,担负的是救死扶伤的高风险重任。即便只是一张简单的处方单,也是他们多年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但这种无形的价值,现在居然与3个苹果、5根黄瓜等价。“相同的门槛,医生是收入最低的;相同的收入,医生是门槛里面最高的。”崔永元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
医生的劳动价值无法体现,还表现在技术不如设备值钱上。北京友谊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王天佑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医生做一个复杂的肺叶切除手术,北京地区的价格是800元;而做支气管缝合,需要用的缝合器就要3000—4000元。技术价格和设备价格所差之大,已经严重挫伤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其实,将心比心,当你在超负荷的劳动中无法得到等价的合法报酬,当你还要面临结婚生子、养家糊口的家庭重任时,会不会也心里动摇一下,想去获取那些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回扣,贴补所得?当然,我们不该鼓励医生拿回扣、开大处方的行为,但反过来想想,这样的价格体系,对那些足够正直的医生,是否太不公平?
多年来的医改,一直在强调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指什么?不只是广大患者,还应包括众多的医务人员。说实在点,尊重医生的劳动,就是在尊重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