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 查看内容

体质合格率肥胖率都上升

2011-12-08 14:42:03大河健康报admin查看次数:1810

  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9月2日上午在京公布。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体质总体合格率持续上升,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各年龄段人群的超重与肥胖率却持续增长。

  据悉,此次检测工作自2009年1月至今历时2年半,共经历了前期准备、数据采集、数据汇总和处理、工作总结4个阶段。监测对象为3岁~6岁的幼儿、7岁~19岁的学生、20岁~59岁的成年人及60岁~69岁的老年人。监测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监测指标包括了体质所涵盖人体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3个方面。

  调研结果表明,幼儿的身体形态生长发育水平和身体素质呈持续增长趋势;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成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水平有所回升;成年人的力量耐力持续增长;老年人的柔韧性和反应能力有所提高;国民体质总体合格率持续上升。
  
  解读一:

  中国人10年增长体重相当于西方人30年

  “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过去10年,国人增长的体重几乎等同于西方人在过去30年增长的体重。”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群众体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梅说。

  不论是中小学生,还是成年人或老年人,国人超重与肥胖率都在持续增长。王梅表示:“这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化有很大关系。比如,以前是走路、骑自行车上班,而现在很多人是开车或乘坐公交车上班。此外,工作中的体力活动也大幅度减少,再加上摄入的能量又高,很容易导致肥胖和超重。”    

  “与2005年相比,2010年国民体质总体合格率(即达到‘合格’以上标准的人数比例)有所增长,这种增长的趋势在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城乡人群中均有所体现。”王梅说。

  与此同时,国人特别是20岁~59岁的成年人,在柔韧性、绝对力量和爆发力方面与之前相比也有所下降。按通常的理解,随着营养的丰富和锻炼意识的提升,这些身体素质指标应该随之增长才对。
  
  解读二:

  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趋势停止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介绍,参加这次调研的学生人数达到34万多人,其中,有2项指标是从1985年六部委首次进行调研以来,20多年里第一次停止下降趋势,分别是肺活量和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肺活量是反映人体生理机能水平的重要指标,调研显示,在所有年龄段和所有测试人群中,肺活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但在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出现好转的同时,大学生人群的身体素质仍旧延续下滑的趋势;中小学生营养过剩的情况普遍,超重和肥胖比例城乡都持续增加;而在所有年龄层,近视的比例都在上升,而且有向低年龄层次扩散的危险。

  调查发现,中国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普遍低于中小学生,大学生过多地将时间用于上网、看电视、玩游戏。杨贵仁说:“目前全国各高校都呈现急剧扩大的趋势,很多高校动辄4万名~5万名在校学生。几万人如何集体锻炼,如何安排体育活动,这都是我们未来需要讨论研究的课题。”

  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也是令人非常担忧的情况,学生学业过重是很重要的因素。杨贵仁说:“下一阶段会将减负落实到各个环节,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教学难度。”同时,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防止近视率向低年龄层次扩散的趋势。

    据新华社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09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