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首批响应独子政策老人生活窘迫 看病成大问题

2011-12-01 09:01:16大河网admin查看次数:627

▲有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面临将来养老的压力。

  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将商报读者建议带到明年1月召开的两会上

  昨天,商报“首批响应独生子女政策老人生活窘迫”的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很多市民希望政府给予退休补贴,或提高双独家庭老人医疗报销比例。

  昨天,省人大代表董广安、省政协委员刘信圣表示,要将商报读者的这些建议,带上即将在明年1月召开的两会。

  热议

  “你们说到我们心坎上了”

  “我们是第一批响应独生子女政策的家庭,现在我们老了,政府也没个帮扶政策。你们说到我们心坎上了。”昨天,郑州市拖拉机厂70多岁的退休职工张阿姨打来电话说,她的同事将近60岁,只有一个儿子,有个不到1岁的孙女。老伴去世后,80多岁的老母亲还跟着她。

  “上个月同事突然中风,每天孤零零躺在床上,我们看着心里都不是滋味,可都是自顾不暇。政府如果有个帮扶政策也不至于这样啊。”张阿姨说。

  郑州国棉二厂的李阿姨说,他们小区的人讨论了一上午,她是代表小区很多同事打这个电话的,希望政府不要忘了他们这个群体。

  建议

  能否提高医保报销比例或增加退休金

  这两天,严女士一直在关注商报报道。

  她注意到,新修改的人口计生条例增加了一条,“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应征求各级计生部门意见,做好相关政策与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衔接。”

  对这个新补充,严女士并不认可。“计生政策是国策,奖励政策就应该由国家来定。”

  67岁的赵女士觉得,独生子女家庭年轻时还没事儿,老了看病是个大问题,政府应提高双独家庭医保报销比例,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退休金也应适度提高。

  期盼

  市民呼吁能像过去商报报道一样成现实

  “对双独家庭养老问题,希望商报继续呼吁和关注,希望能像上次一样变成现实。”昨天,62岁的张军打来电话说。

  2009年,社会上关于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难、压力大的呼声就此起彼伏。针对市民呼声,河南商报做了《我们老了,还能指望谁?》等一系列独家报道,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州大学教授董广安,更是将商报搜集到的社会各界反响形成文字,带上了河南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两名人大代表、三名政协委员,将商报的倡议带上了省“两会”。11月25日,两年的等待和呼吁后,河南双独家庭终于可以生二胎了,河南计生政策做出了调整。

  回应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把建议带上两会

  “河南双独家庭可生二胎政策讨论时,我们已经关注到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了。”董广安说。

  在她看来,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响应国家政策,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国家可以在医保、退休金上给予支持。她将把市民的意见,带上即将在明年1月召开的两会。

  省政协委员刘信圣连续两年的提案,都提议我省落实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具体奖励政策。

  昨天,他给商报打来电话说,他这几天一直在关注商报的报道,他会考虑商报读者的意见,进一步细化提案带到明年的两会。

  “只生一个,其实是为社会减负,是为国家做贡献。”刘信圣说,奖励这些家庭才能体现公正公平。

  他认为,现在的条例只是指明了方向,需要尽快制定实施细则。他建议由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牵头,会同财政、人事、劳动保险、工会等相关部门,研究出台河南省对独生子女(含无子女)父母退休奖励的可操作性、切实可行的具体政策和执行细则。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29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