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卒中筛查防控基地 落户厦大附属第一医院
▲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先进的重症监护室保障了危重病人的生命安全。
【核心提示】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脑卒中,立即行动”。据世界卒中组织提供的资料,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卒中而永久致残。卒中防治任重而道远。
近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式被卫生部授予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基地医院。这意味着,闽西南广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厦门就能享受到国家级别的脑血管疾病筛查与治疗。
绿色通道——
颅脑损伤病人的生命线
“时间就是大脑”,这句话神经科医生深有体会。
林大爷两个月前就中风过,上周六凌晨3点多起床上厕所又突发右半身瘫痪,早上6点多家人起床后才发现并将其送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林大爷合并心脏病、脑中风病史,情况非常危急。接到院外电话后,第一医院急诊部马上启动颅脑损伤救治绿色通道,并通知神经内科脑中风小组、放射科、心电图室、检验科等相关科室到位。经过详细检查,医生确诊林大爷是缺血性脑中风,应当动脉溶栓治疗。
上午7点10分,溶栓治疗开始。在血管造影指引下,医生用导管把药物输送到血栓堵塞部位,进行局部溶栓。导管刚拔出,林大爷右侧肢体就基本恢复正常,能握拳、抬腿。第二天进行血管成像复查,他堵塞的主干动脉已畅通无阻,过两天就可出院了。
据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马琪林教授介绍,脑中风一般在发病3—6小时内救治为佳,救治不及时,将导致记忆力下降、偏瘫、神经功能损伤等后遗症,甚至死亡。
2004年,第一医院率先在省内开通脑卒中快速反应系统和颅脑损伤救治绿色通道,整合神经内外科、康复、影像、血管超声、急诊、检验科等多个科室。通过多科协作,使众多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最佳救治,极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绿色通道建立之前,颅脑损伤病人在医院做完所有检查至少要5个小时,绿色通道开通后明显缩短了。截至目前,该院已完成静脉和动脉溶栓200多例,收效明显,“绿色通道”已成为颅脑损伤患者的一条生命线。
脑卒中
可防、可治、可管理
脑卒中,又称急性脑血管病,俗称“中风”。在我国,脑卒中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更为严峻,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于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面对一连串的“黑色数字”我们能做什么呢?
马琪林教授说,其实只要平时做好筛查,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脑卒中是可防、可治、可管理的。尤其是脑血管病的预防在减少脑卒中死亡率和致残率上有重大意义。2009年,我国正式启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这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国民健康干预工程,旨在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遏制脑卒中疾病的发展势头。
多年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遗余力地在硬件和软件上大力投入,脑血管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收治了许多疑难危重脑血管疾病,挽救了一大批危重患者。2010年,厦门市脑科中心正式在该院挂牌,它是福建省第一个脑科疾病诊治中心,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等专业组成,是闽南地区实力最强的神经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今年,又被卫生部指定并正式挂牌确认为国家级脑卒中筛查与防控基地。
未来在脑血管病的防控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童绥君教授表示,卫生部脑卒中防治与筛查基地落户该院,将极大地推动厦门市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医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脑卒中防治与筛查的流程,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增加相关先进仪器设备的投入;更有效地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和体检部、糖尿病科等临床医技科室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不同学科的优势,互相促进,合理街接,使广大神经疾病患者能得到最佳的干预和治疗。
高危人群
要及时到“卒中门诊”筛查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市脑科中心神经内科是厦门以及闽南地区神经系统疑难病的转诊中心,不仅在脑血管病防治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在老年痴呆、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癫痫,肌张力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遗传性疾病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得到了国内同行和广大患者的认可。
童绥君教授说:“十年前,我们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新进展,在国内较早对住院病人推行脑卒中的分型诊断和个体化治疗。首先积极寻找患者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其次查明患者脑卒中的发病原因,最后探究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再针对这三级分层和分型诊断,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尽可能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减轻致残率和死亡率。”
近期,第一医院在神经内科诊室成立了专门的卒中门诊,建立起完善的就诊流程和规范的筛查防控流程。卒中门诊配备经过培训的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业人员、固定的筛查防治诊室,醒目的筛查防治标识,为患者提供一流的筛查防治服务。
马琪林教授说,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四高”特点。预防脑卒中的发病,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过量饮酒、摄入过多的热能和身体活动不足而造成的肥胖等危险因素。
他提醒,具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病患者、长期吸烟史、长期大量饮酒、慢性牙周炎病史、缺血性周围血管病史、少运动、肥胖、饮食结构不合理、45岁以上男性、55岁以上女性等以上两项危险因素者,应定期到卒中门诊进行健康体检和相关危险因素的筛查,尤其是颈部和脑血管超声波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当脑血管狭窄达50%以上,一定要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治疗,必要时通过造影确诊狭窄程度,如病情需要可综合身体状况实行动脉内膜剥脱术或安装人工支架,以预防中风发生。
▲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悉心照料病患
厦门市脑科中心、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专家介绍
预约电话:2132222
童绥君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日本东京都女子大学神经疾病中心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福建省神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市神经病学会主任委员。擅长脑血管疾病,神经电生理,神经影像和神经系统疾病疑难杂症的诊治。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周一上午(特需门诊)
马琪林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教授,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疾病中心高级访问学者。现任福建省神经病学会常委,厦门市神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擅长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疑难杂症的诊治。
专家门诊时间:周五全天
周四上午(特需门诊)
鲁丛霞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擅长脑血管病,癫痫等神经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全天
曲红丽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擅长脑血管病、头痛等神经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六上午
毕敏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David Geffen医学院访问学者。擅长老年痴呆、脑血管病等的诊治。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林青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擅长神经免疫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等的诊治。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六上午
詹奕红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博士,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控成员。擅长脑血管疾病以及基因诊断。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