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思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基本形成
▲社区学校共育新人。
【核心提示】
孩子家里经济困难,社区的“爱心基金”可以解决燃眉之急;孩子们过马路不安全,移动式的红绿灯让家长放心;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不愿与父母沟通,社区心理咨询室可以帮你走出困境……如今,在思明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基本形成,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思明区昨日在街道召开思明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未成年人德育工作现场会,强调要巩固已有未成年人德育工作成果,力争使思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8万多名志愿者服务未成年人
近年来,思明区基本形成较为健全的未成年人德育三级领导体系。在队伍建设上,成立思明区社区志愿者联合会,发动14支志愿者服务队、8万多名志愿者和5000多名具有一定特长的社区“五老”人员共同参与未成年人服务活动。
在阵地建设上,开通思明区教育城域网、新建梧村未成年人综合活动中心、改造英雄小八路纪念馆、扩建鼓浪屿未成年人德育基地、开放中小学校活动场所、启用思明区新图书馆、创办21所爱心网校、新建一批绿色网吧、少儿图书室、心理咨询室、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
思明区还结合各时期中心工作,广泛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文明有礼的小使者”和“启航明天,争当‘四好少年’”等主题实践活动,嘉滨小学开展的“文明小博客”活动还得到中央文明办的充分肯定,在全国各大城市广泛推广并已在全市114所学校推广,成为我区“三结合”工作的新亮点。
在具体关爱活动上,思明区对低保家庭子女就学进行一次性补助,为农民工子女办理义务教育收费减免卡,安排进入公办中小学校就读。思明区关工委还在社区成立关工委工作站,组建不同类型的工作组;指导街道设立40个社区“爱心基金”,并为网吧配备“五老监督员”等。
作为思明区“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试点,筼筜街道以共建为抓手,以夕阳红宣讲团为抓手,以共育新人为抓手,以家长学校为抓手,以社区“关爱基金”为抓手,推进“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学校活动场所
思明区昨日同时下发了《关于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未成年人教育网络的实施意见》。
根据意见,思明区将开展“三项基础”优化工程。一是推进“十百千工程”,即加强对“十”个街道社区教育专干、“百”位兼职德育辅导员、“千”名社区教育志愿者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二是推进社区“小精灵俱乐部”建设,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定时开放,广泛动员和吸纳社会单位以多种方式参与社区未成年人阵地建设。三是推进“馆校衔接”工作落实。认真落实中小学活动场所节假日对社区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工作。
思明区关工委执行主任杨玲表示,做好“三结合”教育,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到工作到位;广泛宣传发动,构建特色平台;动员社会力量,推进“关爱工程”;坚持常抓不懈,立足持续发展。思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颜智伟肯定了这几年思明区关工委、各部门、街道和社区在“三结合”中取得的成绩,并强调指出,下阶段,要高度重视,把握环节,切实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要丰富内涵,优化环境,营造更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要强化领导,健全机制,开创“三结合”德育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