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百姓害怕去看病
厦门的小玉12岁了,还天天尿裤子。她的父母摆摊多年好不容易攒了点钱给她治病。但可悲的是,一个肾被医生切了以后,才知道原来尿失禁和肾没有关系。但是,肾已经没了。
家住厦门马巷的张女士“上环”四年了,前几天她去取环,却怎么也没想到,环只取出来了一半,她问取环医生还有一半在哪,结果医生给她的答案竟然是“不知道”!(4月8日、13日《海峡导报》)
吃苹果的时候,最悲剧的不是咬着咬着发现苹果里有只虫子在向你眨眼睛,而是咬着咬着发现虫子只有半截身子在果肉里!
这是生活中的小玩笑。可没想到医生也这么 “淘气”,——— “环一半取出来了,另一半不知道在哪里”。虫子吃下去了,可以拉出来。可是“不知道去了哪里”的另一半环就不是善主了。张女士每日只能带着“忐忑”的心情祈祷自己平安。
或许相比小玉,张女士算是幸运了。医生只是留了样东西在她身体里,小玉却不明不白被摘掉一个肾。医院对此辩解说”医学是门实践性科学”,而且告知书中也说了 “不能保证手术效果”。言下之意是,切掉一个肾,能不能把病治好,得“实践实践”才知道!
如此的言论貌似 “科学”,却让人不免后背发凉,直冒冷汗。难不成医生把病人当成小白鼠了?医生看病,一针一药无不与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可是连关联都没有就把肾给摘了,能这样“摸着石头过河”吗?
是人就会生病,有病就得看医生。然而医院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误”却让我生出一种想法:今后患病不敢轻易看医生。因为心里怕,怕小病被治成大病,怕身体少点什么或是多点什么。
我们无意否定医生为人们的健康做出的贡献,但是一再出现的医疗事故也让我们不得不直面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
一些手机短信这样描述医生:“医生分两类,一类是图财,一类是害命”;“强盗只能抢光你身上的财富,医生却能抢光你一生的积蓄”;“医生越来越像杀手,见死不救,草菅人命;杀手越来越像医生,出手麻利,不留后患”……这样的语言,字字如刀,尖刻之极,当然有失偏颇。但丑化甚至“妖魔化”医生,是社会的悲哀,也是社会的耻辱。
唤回对医生的信任,重建医患关系,当下最该做的是加强医德建设,惩教结合,使一些医生更加敬业。
一句话,我们期待从制度上重建医德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