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慕虚荣 我一筹莫展
虚荣心一种常见的心态,因为虚荣与自尊有关。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而当自尊心受到伤害和威胁时,或者过分自尊时,就可能产生虚荣心。虚荣心成人有,孩子也有。
讲述
儿子什么都要买名牌
徐女士(高一学生家长)
这个学期,我发现儿子变得越来越爱慕虚荣。上个月刚给他买过一套阿迪达的运动服,这个月又要求我为他再买一条苹果牌的牛仔裤。前两天,儿子还提条件说如果这次期末考进了年段前300名,就要求我为他换一部Iphone。而他的手机是这个学期初我们刚为他配的,一部2000多元的诺基亚。
我们家里的经济条件尚可,但平时没有让儿子养成奢侈的习惯。我们认为儿子的穿着在同学堆里没有必要标新立意,大众化即可,而儿子之前在我眼里也一直是勤学上进、不讲究穿戴的孩子。
儿子平时多穿校服,上初中时,我们要给他买衣服,他总是说不用,太贵了,有校服穿就可以。但我们考虑周末也不必让儿子老穿那千人一面的校服。因此,逢年过节,我和他爸爸上街时总会为儿子添置一两套衣物。面对这些衣物,儿子总是很快乐地接受,从不挑三拣四,而这些衣物穿在帅气的儿子身上还真养眼。
儿子在学习上很用心,成绩也不错,高中也如愿进入了一所他自己梦想的学校。但这个学期,儿子的变化却让我们很担心。以前一个月200元零花节余不少,他会自己去书店买书,而现在有时半个月不到他就说钱花光了;以前他学习很专心,成绩稳定,现在却时不时掉“链子”,成绩起起落落。
现在买东西,儿子什么都要名牌,鞋子要耐克的、衣服爱阿迪达的;儿子和同学之间的吃请也多了起来,必胜客、肯德基、麦当劳……有几回,我还听儿子说有同学向他借钱,借了却久久未还,而儿子从不向同学要欠款,因为他觉得“多不好意思,多没面子”。据了解,儿子班上很多同学家里的条件都不错,每天有车接送,校服里头衣着光鲜的同学不在少数。我不知道是不是儿子受到了影响。
其实我也知道,虚荣心这东西人人都有,而现在的小学生都知道攀比,比谁的父母有钱,谁的玩具多,谁的压岁钱多……可毕竟儿子还是学生,还不能自己赚钱,怎么就变得这样大手大脚、爱慕虚荣、死要“面子”?这真让我一筹莫展。
点评
扭曲的虚荣心不利成长
林瑛(厦门湖滨中学心理教师)
自尊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是自爱自信的前提,是获得幸福的助推剂。而虚荣,是欲望的产物,是自尊的延伸,适度的虚荣并不会对人生造成什么大的伤害,相反还可以刺激人奋发向上。可是,虚荣心一旦过度膨胀或者扭曲,那就会成为剧毒的魔药,让人沉沦堕落。
从徐女士的述说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她孩子的虚荣心主要表现在对物质享受和“面子”的追求上,这种扭曲的虚荣心继续发展下去,明显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变化?
1.家庭的熏陶。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很多行为,其实往往是从家长身上习得的。当家长抱怨孩子非名牌不穿、不断更换新手机时,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注意以身作则,是否注意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如果家长自己平时就在意外表和名牌,那么也就怪不得孩子想要穿得更好,用得更好。
2.同伴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模仿的对象也渐渐从家长转为同伴。我们常说人以群分,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是人分群以后通过耳濡目染渐渐趋向同化。特别是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所在群体的影响。徐女士的孩子,很明显就是受到了新学校同学的影响。
3.自信的缺失。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却很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家长常说 “孩子整天追求名牌,心思根本没放在学习上”,把学习下降的原因归结为对物质的追求,实际情况却可能恰恰相反,因为进了好学校,原本在初中成绩优异、鹤立鸡群的孩子,会发现在新学校里自己只是再平凡不过的一员,自尊和自信受到巨大打击,原本的锐气和上进也被现实给磨光了。当学习再也不能给自己成就感时,也就丧失了它的吸引力。相比之下,穿名牌、用新款、请吃饭一样可以获得自尊心的满足和别人的关注,而因为家长的宽容,要获得这一切远比自己努力学习要容易得多。既然有近路,又何必舍易求难,舍近求远呢?4.家长的妥协。许多家长在孩子无理取闹时,为了息事宁人,就很不情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岂不知,就是这样一次次的妥协,导致了孩子任性、执拗等不良性格的形成。等到有一天,家长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想要改变孩子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和影响力已经降到了谷底。
主张
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1.以身作则,坚定立场
想要孩子有正确的行为,家长必须有正确的示范,对周围的人事物也要有正确的评价,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对于班上整天展示名牌的同学,别的同学会真心喜欢这样的人吗?要让孩子知道,与别人攀比,拥有名牌衣物,并不意味着拥有了较高的地位,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如果孩子提出无理要求,要坚决拒绝,而且家长的态度要一致。父母不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以免产生一方护、一方管的情况,使孩子觉得有机可乘,对待孩子的每一次任性,都要以同样的态度来解决。而不是有时限制孩子,有时放纵孩子,使孩子无所适从。
2.规范行为,正确引导
要为孩子建立一定的行为规范,特别是在用钱方面,要让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孩子共同协商,每个月需要多少零花钱,在哪些方面需要开支,详细列出来,如果超出预算,必须要有合理的理由,而且要在下个月的钱里扣除,或者用做家务来偿还,让孩子有机会通过劳动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当孩子提出购物的请求时,要提醒孩子,只有真正需要和喜欢的东西,才有必要买,如果只是因为“别人有我也要有”就去花大钱,那是很没有个性的行为。如果孩子想要买名牌,可以,但与普通牌子的同等衣物的差价必须从孩子自己的零用钱里出,孩子可以自己选择是由家长出钱购买普通牌子,或者自己贴钱买名牌,从中学会理性消费。
3.客观评价,认清自我
对于学习上受挫而转向物质方面寻求安慰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客观评价,认清现状,不要用过去的分数标准要求孩子,只有家长接受了孩子,孩子才能接受自己。要帮助孩子认清形势,“并不是你不行,也不是你退步了,只是环境不同了,比较的对象不同了”,不要总是留恋过去,而要注重现在,注重过程。
肯定孩子每一点成绩,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帮助孩子看到希望看到未来。当学习可以给孩子成就感的时候,对物质的需求就会降低很多。与此同时,适当地将孩子对物质的需求与成绩上的进步挂钩,也是将扭曲的虚荣心扭回正道的一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