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区疾病管理高层论坛在厦召开
第一医院“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广受好评
本报讯(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那伟 高树灼)昨天上午,全国社区疾病管理高层论坛在厦召开。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十余位国内研究社区服务的专家带来了顶尖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厦门传经送宝。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大医院-社区一体化”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具有厦门模式特色,广受专家好评。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朱曼璐女士介绍,杭州社区服务中心在对近千名高血压患者进行半年的规范化管理后,民众对高血压疾病知晓率高达100%,接受治疗率从80%上升至90%,控制率则从37%上升至77%,限盐摄入等措施也实施得不错。这些数据都体现了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市政协委员、厦大附一医院社区部副主任黄秀惠说,欧美国家已经迎来心脑血管病事件的拐点,我国的发病率仍持续走高,主要是防控不利。一方面心脑血管病属于慢性病,有长期性、隐蔽性的特点,难于发现;另一方面,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于三级医院,本身三级医院看病难,更难有时间对这些疾病进行管理和教育。
思明区是全国最早的卫生服务示范区,承接国家的八个慢性病课题。2008年,市领导决定将岛内社区医院中的8家归属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管理,利用“大医院─社区一体化”的模式,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进行培训,加强健康教育,让社区共享三级医院的知识、技术、设备及药品目录,同时利用厦门疾病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慢性病进行建档管理。目前,7个社区的慢性病管理建档率高达80%。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一所三甲综合性医院,面对管辖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它与社区医疗中心之间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抽调两辆双向转诊车专门负责转诊,由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投入,建立三级医院与社区医疗中心的信息联网,构建双向转诊网络平台。社区医生在患者的医保卡或市民健康卡上注明初步诊断和患者当前的病情。转诊患者持卡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糖尿病一站式服务门诊”就诊,医生只需读卡,可以完成检验、药物治疗、缴费、取药或办理住院手续等整个流程,并在“一对一的糖尿病健康教育门诊”,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饮食和运动咨询指导。患者在三级医院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医院医生在医保卡上记录诊疗方案、建议和注意事项,供社区医生参考。慢性病管理真正做到无缝对接。
院长杨叔禹介绍,通过5年的试点探索,医院发现社区─医院一体管理的要素是:一体化机构、团队协作、双向转诊、信息共享平台、规范化管理。这种模式发挥了综合性医院的技术优势和社区医疗中心的地理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糖尿病管理的成本效益,规范了糖尿病诊疗,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有了明显变化,生活方式明显改善,自我管理技能和对社区随访管理的依从性得到了提高,是一个可行、高效、系统化的运行模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花小钱,省大钱”极具成本效果比的管理模式,这种科学的治疗策略值得推广。
另据厦门市卫生局副局长孙卫介绍,昨天下午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厦门市社区基层卫生服务条例》,这是我国第一个指导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