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睡太多也可能是抑郁症

2011-03-21 09:47:38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1476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中老年睡眠”。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与本报联合调查发现,在失眠患者中,尤其是中老年患者,超七成是由于太重视睡眠的时间与质量,反而导致失眠。

   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497人中,认为自身睡眠质量满意的仅三成,明显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的约29.38%。而2004年有明显睡眠质量问题的则为22.40%。

   这次调查还发现,年纪越大,对睡眠质量越不满意,51岁及以上的受调查人群,睡眠质量差发生率达46.75%,40岁至45岁为44.44%,31岁至35岁则为30.56%。

   数据显示,睡眠质量差发生率有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年龄与睡眠质量显著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多数器官系统生理储备能力下降,提高睡眠质量的功能性储备亦相应减少。

   此外,中老年人为药物的最大消费人群,容易出现失眠等药物不良反应。为了克服睡眠不佳,很多人服用了催眠药物。在本次接受调查的497人中,有57人(11.46%)使用催眠药物,其中5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就有19人。而某些催眠药物的使用,如镇静剂(尤其是苯二氮唑类)可产生日间遗留效应,导致日间睡眠的增加,进一步破坏正常睡眠。

   对此,仙岳医院社会防治科科长丁丽君认为,应广泛开展如何科学提高睡眠质量的健康教育,并积极监测由睡眠质量问题引起的亚健康问题,希望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及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开展促进良好睡眠的教育活动和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唤起一般人群对睡眠问题的重视,避免睡眠障碍的发生。

   案例1

   退休后反而失眠
 
  每晚拉着妻子泡茶聊天

   陈先生刚退休半年,退休后,他就出现睡不着的症状。看着旁边呼呼大睡的妻子,他决定弄醒她。每晚半夜醒来后,他就拉着老婆陪他泡茶聊天。最终,他一人的失眠变为全家人的失眠。

   在持续了三四个月后,妻子再也受不了这样的折磨,勒令他去看心理门诊,解决失眠问题。

   就诊后,医生发现,原来陈先生是由于退休后角色转换得不顺利,从每天的忙碌突然变为无所事事,心里落差加大,反而睡不着觉。

   经过短期的抗抑郁药物调理,陈先生的睡眠终于回到正常状态,也可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了,还参加老年大学的美术班,重新拾起年轻时的爱好。

   仙岳医院社会防治科科长丁丽君说,像陈先生这样的患者,在刚退休或临近退休的市民中很常见,每个月都能碰见五六名。她提醒即将退休或已退休的市民,要及时调整角色,以平和的心态迎接老年生活。

   案例2

   不想“高深问题”也难入睡
 
  一辈子好像都在跟睡觉打仗

   七旬的王大爷曾是一位老师。他记得自己在念中专时期,就老是忍不住去想“为什么1+1=2”、“猿猴为什么能变为人”等与现实生活无关的问题,想得他老睡不着觉。

   不想这些“高深问题”,王大爷也根本没法睡觉,他也清楚自己是无法解开这些“谜团”的。为了转移注意力,他就改为收听收音机,但收音机里的即时新闻冒出更多的新问题更让他困惑。没办法,他又改为看电视。早期的电视台没有通宵电视节目,他常常是看到屏幕上打出“再见”两个字,但还是没有睡意。

   他只好改为跑步,每天跑到跑不动为止,才去睡觉。甚至还去找医生开助眠药,包括在当时算作昂贵的中药。

   在王大爷心里,一辈子好像都在跟如何睡个好觉打仗。一天没睡到8小时,根本不算睡好了觉。他算算自己的睡眠,10天里至少有8天睡不好。只要有一天睡不好,就会连着超过一周的时间都无法睡个好觉。他形容自己的睡眠:“睡不好就生不如死,睡好了,就成仙啦。”

   仙岳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陈进东说,王大爷的睡眠跟着情绪走,凡事爱追求完美,过分注重睡眠的时间与质量由此出现强迫症的倾向。

   陈进东说,中老年失眠,主要是以心理性因素导致的心因性失眠。在仙岳医院的心理门诊中,失眠患者里超过70%的患者太重视睡眠时间和质量,担心睡不着,反而演变为失眠症。尤其是不少超过60岁的人,常误解认为睡眠一定要睡足8小时才算睡好觉。

   实际上,在人一生的睡眠中,睡眠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的。10岁左右,儿童的睡眠时间为10个小时左右;20岁左右,睡眠时间为8个小时左右;中年后,睡眠时间逐渐减退为7个小时左右;五六十岁时,每天五六个小时已经足够了。而在这些参考睡眠时间里,又以个体差异而表现得不同。

   陈进东建议中老年人,不用刻意注重睡眠时间与质量,多参加集体中老年活动,不要窝在家里。老年人若能力所能及地帮家里做点家务,转移对睡眠的注意力,反而能帮助改善睡眠。

   案例3

   得了嗜睡症
   坐公交也要带闹钟

   52岁的香女士从50岁退休后开始,只要坐着,在哪都能睡着,最后只能到哪都带着闹钟出门。但是,只要有人和她说话,她又能保持清醒,就是不能一个人在安静的环境里。

   退休前几个月,香女士突然出现爱睡的症状。一开始,要是没人跟她说话,她在家只要坐在沙发上,就能马上睡着。每一次坐公交,她都是睡到最后一站才被司机叫醒。连续发生几次这样的情况,香女士出门都带着闹钟,在常坐的公交线路上,把时间调到提前几分钟,避免误站。她也不敢让自己坐着,每回都强迫自己站着搭公交车。

   在家里躺着、坐着的时候,她也要先摆好闹钟,只要闹钟一响,就要马上起身,要是关了闹钟继续躺一躺、坐一坐,便又睡着了。

   对自己的这种爱睡症状,香女士很烦恼却又无能为力。在就诊时,她看着都是因失眠就诊的人,很疑惑:“别人都是睡不着,我怎么睡那么多?”想到由于贪睡严重扰乱了生活,她恨不得失眠,也不愿爱睡觉。

   儿子在网上查了查,怀疑母亲是患了一种睡眠过多和白天不可抗拒的睡眠为特征的发作性睡病。但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仙岳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陈进东确诊她得了嗜睡症,不是发作性睡病。由于大脑抑制神经的功能变强,神经系统变得不会兴奋。

   最终,陈进东让香女士服用帮助兴奋中枢神经的药物,改善嗜睡状态。目前,也只有这种治疗方法。

   陈进东说,嗜睡症患者比较少见,他坐诊的2个月时间里也才碰见过一例。这种病若不及时进行干预,由于患者缺乏运动,也容易并发其他的躯体疾病,例如心功能疾病。

   案例4

   睡得好吃得好
   反而无精打采

   阿汪在两个月前突然变得很会睡觉,每天睡眠时间超过12个小时,饭量也大增,从原来的每顿一碗米饭变成两三碗米饭。

   这么长的睡觉时间、这么大的饭量,反而没能让他打起精神工作。他做事的动作节奏变慢,两腿就像灌了铅,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在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后,经过严格的心理测试,社会防治科科长丁丽君诊断他为非典型性抑郁症。阿汪不信,认为他吃得好,睡得好,心情不差,不可能是抑郁症。

   丁丽君解释,心情不好与兴趣减退是抑郁症的两大核心症状之一,符合其中一条,就很有可能是患上抑郁症。

   抑郁症的典型症状是情绪低落、兴趣下降及言语活动减少等,即所谓的“三低”症状。丁丽君强调,抑郁症也不总是表现终日唉声叹气、以泪洗面、寻死觅活,实际上,许多抑郁症患者不易被察觉。在生活中,更多的是非典型抑郁症患者。

   而且,非典型抑郁症患者由于抑郁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在延误确诊和治疗时间后,非典型抑郁症患者往往长期陷于精神的巨大痛苦中无法自拔。对此,非典型抑郁症患者的早期发现和正确诊断,对患者的治愈率和愈后效果十分重要。

   丁丽君提醒,一旦出现以上症状,要警惕自己出现非典型抑郁症:入睡困难,或是突然变得贪睡;头痛、颈肩痛、胸前痛等躯体疼痛;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生殖系统症状以及性功能减退症状;自感脑子变笨、思维迟钝,严重时思维活动全面受抑制,给人一种“痴呆”的印象;终日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懒于进行工作,不愿见人,甚至进行个人卫生的打理也成了艰巨的任务。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1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