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餐馆一次性餐具 挑最便宜的进货

2010-11-27 09:54:48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1409

▲我市部分餐馆在采购一次性餐具时只看价钱不问出处。

   【核心提示】

   一次性餐具,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扮演着一个并不起眼却无处不在的角色,几乎所有人都使用过它。

   近日,国家七部委联合组成专项整治督查组,着手对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那么,我市涉及一次性餐具的生产、售卖、使用等不同方面的行业究竟处于什么境况,是否存在不规范的地方,整治状况又如何?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游击队”卖餐具满街发名片

   自从1995年入行以来,辗转同安路、湖滨南路等地,老高已经在快餐店这一行干了15年。如今的他,在莲坂开起了自己的快餐店。

   长年的经营中,他对一次性餐具的购买也有了些心得。记者找到他时,他从收银台的抽屉里随手抽出了一叠厚厚的名片。“店里需要买一次性餐具时,就找他们。”老高说。

   老高告诉记者,这些名片都是售卖一次性餐具的人特地发到店里来的,平均每隔三五天就会有一个人过来送名片。

   这些卖家分为两类。一类是开有固定店面的批发商员工,按照老板的要求,过来发名片,一接到送货电话他们就从店里拿货发送;另外一类则是“打游击”的,在快餐店与大型批发商之间两头跑,赚取跑腿费,往往没有自己的店面。

   “我们小店面,都是一件一件地叫,快用完时就打电话让他们再送一件。”老高说,“一件也就是一箱,不同货物每件的数量也不一样。比如一次性汤匙,一件3000个,价格在130元左右;那种降解泡沫盒,一件600个,价格在30元左右。”

   餐馆只重价格不问出处

   老高坦言,对于送来的一次性餐具质量如何、是否符合生产标准之类的问题,他并没有特别注意过。“货送来后,我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是了,大家都这样。”老高说,“除非破损或者发霉这类明显看出来的问题,我会要求卖家调换,其他问题我倒没关心过,反正不吃出什么大毛病就行了。”

   “十几年前卖一次性餐具的远没有现在多,那时我还得自己骑着摩托车去他们店里载,哪像现在送货上门。”老高说,“由于现在做这个行业的人数量大增,竞争愈发激烈。所以他们的价格也不会差很多,比如一件130元左右的一次性汤匙,最高最低价也就差个10元。我们会对比一下每家的价格,找其中最便宜的买,久了的话双方有默契也就不换人了。”

   另外一家开在中山路旁边小巷内的快餐店老板小曾则告诉记者,这几年快餐店的数量急剧增加,而对应的一次性餐具售卖行业也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我自己就没直接和卖家接触过,都是请旁边一家店,进货时顺便帮我带。”小曾告诉记者,“现在都是一条龙服务,东西都是全套的,很方便。”

   一次性餐具都从外地进货

   按照老高提供的名片,记者找到了一家位于江头的一次性餐具批发商。

   商家告诉记者,目前厦门几乎没有生产外销一次性餐具的厂家,店里都是从外地进货,因为不同买家有不同要求,所以各种质量级别的一次性餐具都得进,“我们店比较高档的都是从江苏、上海那边进货,低档的就从最近的漳州龙池进。”

   “以前泡沫餐盒查得很严,不让用,但这几年餐饮店又大量用起来了。”商家坦言,“其实最不赚钱的就是泡沫餐盒了,一件600个也就能赚个两元钱,但是餐饮店要买的就是这个。”

   批发商向记者表示,他们对货品的来源还是有把关的,对进货厂家都进行过了解,“而且我们做这行久了也懂些专业知识,都会注意货品有没有正确的塑胶分类标志,比如对于一次性塑料杯我们就会注意杯上是不是有注明‘5’这个聚丙烯标志”。

   【温馨提醒】

   购买塑料餐具留心底部编号

   每个符合规范的塑料餐具底部都会有一个小小身份证——塑胶分类标志,3个顺时针转的箭头,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角形,三角形当中标着的数字1-7,用以区分不同材质。

   适合直接接触食物的是编号“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E或PET),编号“4”(低密度聚乙烯塑料LDPE),编号“5”(聚丙烯PP),编号“6”(聚苯乙烯PS)以及编号“7”(其他)中的一些产品。

   其中,编号“1”常用于矿泉水、碳酸饮料的瓶子,耐热温度只能到70度,接触温度过高容易产生致癌物质。编号“4”常见于保鲜膜,不适于盛放食物。编号“5”常见于一次性塑料水杯、保鲜盒,是惟一可以放入微波炉加热的塑料容器。编号“6”常见于泡沫快餐盒,避免加热或者打包滚烫的食物。编号“7”是一次性餐盒最常见的使用材料,切记不要重复使用。

   部门声音>>>

   【质监】近期我市未发现无证厂家

   记者从质监部门了解到,今年8月中旬,质监部门曾对厦门市辖区内的一次性塑料餐盒获证生产企业进行过检查。现场对这些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原料库存和使用、包装材料标准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核查。

   据了解,目前厦门只有4家一次性塑料餐盒获证生产企业,而且所生产的产品为“食品用工具”,主要用于企业自身产品当中,并不外销。从这次检查的结果反馈来看,其中3家符合发证规定的要求,另外1家目前处于停产状态,质监部门要求他们如果恢复生产必须提交自我检查工作报告。

   “近期并没有发现无证的一次性塑料餐盒生产企业。”一位质监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有市民发现无证生产厂家,可以拨打12365投诉电话,我们核实后会依法查处。”

   【工商】没店面的“游击队”难监管

   “现在我们只能对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商家进行管理检查,碰到没有办理《营业执照》的经营场所,我们会督促经营者尽快办理《营业执照》,并指导营业者如何办照。”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至于那些没有固定店面的‘游击队’,我们很难进行监管。”

   据了解,工商部门在对一次性餐具商店进行检查时,除了注意是否有《营业执照》外,还会对商店里的货品进货单据进行抽查,了解货品的进货来源,核查来源的合法性。

   【卫生】采购一次性餐盒应索证索票

   今年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卫生监督部门曾对我市一次性塑料餐盒进行过一次专项整治检查工作。

   在对辖区内以快餐店、小型餐馆为主的17252家餐饮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后,发现了一些问题。少数餐饮单位的一次性塑料餐盒采购查验与索证索票制度依然不够完善,例如其中一些餐饮单位在采购一次性餐盒时并未向卖家索要相关证件票据。

   “我们要求这些餐饮单位今后在进货时要向供货商索取营业执照复印件等相关材料,并做好台账登记。”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只有建立健全索证索票和台账登记制度,才能有效防止不合格一次性塑料餐盒流入餐饮消费环节。”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83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