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季节里低价中药却在猛涨
业内人士称,主要由于减产造成,不是游资惹的祸
中药材又涨价了,不过这次领涨的是太子参、白芷、平贝母等低价中药,而在往年七八月,本是中药材降价的季节,因为新货大量上市。记者了解到,煲汤用的太子参如今一两(50克)已卖到八九元,而一个月前,其价格只有4元左右。
市民爱用来煲汤的太子参
太子参翻倍上涨
经常口腔溃疡的陈先生昨天去小区门口的药店买西瓜霜喷剂,由于是熟客,他直接放了6.5元在柜台上,然而,店员告诉他,现在的价格已经是7元/瓶了。
“怎么又涨了,前段时间不是才涨了5角吗?”陈先生有些疑惑。
店员称,今年药材价格涨得很凶,原料涨价,厂家把出厂价往上提了,他们也没办法。
记者从中药材信息网了解到,近一个月来中药材价格涨幅明显。其中,太子参价格已从上月中旬的82元/公斤涨到近180元/公斤,湖南白花价格也由上月的每公斤85元升至145元左右。此外,白芷、平贝母、三七、黄连、黄芪、连翘等其他中药材也有10%以上的涨幅,有的甚至涨幅超50%。
业内人士表示,此轮中药材价格上涨,主要都是一些以前价格比较低的品种,其中白芷、平贝母等中药材,其价格甚至已经低迷多年。
减产成涨价主因
多年来价格一直不高的太子参,为何能在一个月内价格翻番,其他中药材价格为何也涨势凶猛?记者了解到,今年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增多导致药材减产是涨价主因。
福建柘荣正是全国太子参主产区之一,其与安徽宣州两地的产量基本占据了全国太子参市场供应量的大多数。然而,今年春天柘荣先是遭遇寒流袭击,夏天又持续阴雨,导致太子参根部腐烂,产量也因此大减,预计减产达40%~50%。
此外,像白芷等中药材由于今年种植面积小,又受低温天气影响,产量减少,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在黄芪的主产地——内蒙古,其种植面积也大幅减少,市场供应趋紧。
“产量减少了,价格自然就提了上来。”厦门好又惠医药连锁相关负责人张先生表示,跟上此轮价格上涨的,还有金银花等中药,主要原因还是产量少,需求量大,造成供不应求,与游资炒作基本上关系不大。
张先生认为,接下来中药材的价格行情趋势,还是要取决于天气状况和产量的大小。
【相关链接】
中成药不会轻易提价
上一轮中药材涨价,还只是田七、金银花、胖大海等少数品种,而现在则是大面积波及。市民黄女士担心,药材涨价,药厂会不会趁机提高中成药的价格。
然而,记者走访我市药店了解到,除少数品种价格上涨外,大多数中成药价格基本变动不大。
湖滨南路一药店工作人员表示,一般大的药厂都有一定存货,也有固定的药材生产基地,在药材价格上涨时,往往能应付一段时间,但接下去情况如何则不好说了。
厦门中药厂销售部人员则表示,中药材属于农副产品,价格早已放开,随行就市,但成药属于工业产品,其价格会受到国家的控制,因此不是药厂想提价就能提的。
“可以说,中成药大幅涨价的可能性很小。一中药上市公司负责人也向媒体透露,目前正处于国家政策严控药价的敏感期,尽管原料药材价格上涨,但企业不敢轻易对药品提价,而是只能自行消化其所带来的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