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献:不看年龄只看是否可用
【核心提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脏器衰竭患者对器官移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体器官来源不足已成为严重制约人体器官移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每年约有15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有1万例左右,远远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对某些器官衰竭患者来说,器官移植是延续生命的惟一希望,每天都有许多患者承受着与死神搏斗的煎熬,焦急地苦苦等待着,遗憾的是,有相当多的患者尚未等到,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人体器官捐献,本着自愿、无偿的原则,那么,什么是人体器官捐献?捐献者需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捐献的方式有哪些?很显然,人体器官捐献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针对上述一系列问题,厦门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皮卫平向本报记者一一作了解答。
什么是人体器官捐献?
皮卫平说,器官捐献就是当一个人去世后,根据本人或家属意愿,将其功能良好的器官,以无偿的方式,捐献给因器官功能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让他们能够延续生命,改善未来生活质量,并且能够继续贡献社会。目前,中国红十字会开展的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是指面向社会公众在其身故后自愿的器官捐献,不涉及活体器官捐献。
有人说,自己还年轻,要不要考虑器官捐献一事?皮卫平解释说,合适的器官捐献者大部分是意外或突发急病的去世者。如果死者在生前没有用书面方式表达捐献器官的意愿,也没有向家人表明捐献意愿的话,去世后很难实现捐献器官的意愿。
捐献者需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人体器官捐献要讲究科学,也许有人会问,高龄老人可以捐献吗?传染病患者可以捐献吗?关于捐献者的条件限制,皮卫平告诉记者,器官捐献并无绝对年龄限制,主要视捐献器官及组织的可用性而定。原则上,有关器官或组织的功能良好,没有感染艾滋病或其他严重传热病,没有癌症(除原发性脑肿瘤)者,一般都适合捐献器官。另外,专门的医疗小组会评估捐献的器官是否适合用作移植后,才会进行手术。
假如一个人想要捐献应该怎样做?皮卫平说,有捐献意愿的人可以与当地红十字会或者其下设的捐献登记站联系,由登记站办理相关的捐献手续。
人体器官捐献有哪些方式?
皮卫平介绍说,器官捐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通过书面自愿申请器官捐献登记,并且没有撤消该登记,待其身故后进行的器官捐献;二、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待其身故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的器官捐献。
具体捐献过程是:公民以书面形式登记捐献,确认完成捐献登记,录入登记管理系统,临床上进入待捐状态,进行专业医学检查,进行器官切取并保存。
捐献器官产生的费用谁承担?
也许有人会问,捐献器官费用谁来出?皮卫平明确告诉记者,凡捐献者去世后因器官捐献而产生的费用,如摘取人体器官的手术费、药费、检验费、医用耗材费以及保存和运送人体器官费用等,均无须家属负担。
器官移植技术虽然尚在试验阶段,但志愿者捐献的器官不会被浪费。器官移植医疗技术在我国已经很成熟,并早已在临床应用。器官移植手术被公认是治疗器官衰竭的有效办法。器官移植给予病人重生及改善生活质量的机会,而且成功率非常高,例如肾脏移植,接受移植的病人一年存活率约在90%以上。
捐出器官,遗体遗容是否受损?
有人担心,人体器官捐出后,会不会造成遗体遗容受损?对此皮卫平介绍说,器官摘取时,采取严格的外科手术标准,如同你在医院接受任何的外科手术一样,手术后医师会仔细缝合并且维护外观。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会绝对尊重遗体、遗容,并最后恢复遗体原貌。
可以指定捐给某位特定人员吗?
由于某种特殊关系,有些人体器官捐献者,也许希望把人器捐给某位特定人员。针对这种情况,皮卫平说,器官捐献是大爱的体现,每一个生命都是可贵的。移植时需要考虑诸多的因素,如组织抗原基因(HLA)的类型及血型等,谁最适合,应由器官移植专家小组来决定。
那么,捐献的器官是怎样进行分配的?能接受器官移植的人是否都是富人?据介绍,由省级人体器官专家组根据中国人体器官分配原则对捐献器官进行分配,并且有专门机构对器官捐献和移植过程进行见证。器官是一种极为稀缺的健康资源,根据《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第22条规定,申请人器移植手术患者的排序,应当符合医疗需要,遵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进行科学分配。可以说,富人和穷人,接受器官移植的机会是均等的。
【链接】
深圳先行探路效果显著
在包括厦门在内的全国10省、市试点工作启动之前,深圳已先行作了尝试。据了解,深圳的器官捐献平台是深圳市红十字会与其他一些相关单位联合搭建的。截止到2010年1月,深圳市红十字会已帮助330人身后捐献眼角膜,700多名角膜患者重见光明;22人捐献遗体,45人捐献了多个器官。
深圳的主要做法是:一是抓住有利时机,加强宣传动员;二是推动相关条例出台,确保器官捐献有法可依;三是打造器官信息平台,推动器官工作科学化发展;四是以社工+志工模式,号召更多人参与器官捐献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