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专家聚厦切磋中医“国学”
昨天下午,2010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400多名医药界专家参加了开幕式。
两岸业界将利用大会总结成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共商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大计。
王国强
中医药更是医道
“中医药不仅仅是医术,更是医道,是有哲学精神的。”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中医药体现的是中国人对宇宙、天体、健康的认识,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王国强说,国外为研究中医投入很大,让中医走向了世界。“50年后,中国人要向外国人学中医,这不是危言耸听。”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医学理论还有局限甚至缺陷,对疾病的治疗需不断完善。
昨天下午,“海峡两岸中医药科研平台”正式启动。平台计划第一个三年建设周期投入经费6000万元,重点资助中医应用基础研究、中医临床研究、中药应用与开发研究、中药临床基地建设四个方面项目。
王国强对此提出建议:
“定位要准确,分析自己的优势,同时还要了解合作方的优势。究竟要把科研的重点放在哪里?是临床诊疗还是药物研发?”
“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研究、教育、新药开发和诊疗方法研发,必须遵循中医的理论,否则就算有成果,也是西化的。”王国强提醒说,中药复方是研发的关键,“西药‘单靶点’治疗不能替代中医药‘多靶点’治疗,单味药的研究世界上已经很多人在做了,中医药的研究重点应该是复方药。”
杨荣光
中医长于治“未病”
有些广告,把养生和中医简单地划了等号。台湾中华中草药生技发展协会理事长杨荣光笑着摇头说,“养生其实就是一日三餐、起居正常。一年四季,根据节令来调节饮食,冷时补、热时泄,就是最好的养生。”
说起中医药,杨荣光用了一个词——“未病”。他解释,中医药治的是“未病”,就是“未来的病”。也就是说,中医药要解决的,是疾病尚未发生之前的问题。“中医的重点在于无病要预防,不是没事多吃药。”
一般来说,现在的病人看中医的,不如看西医的多。杨荣光承认,中医医师还没有达到西医医师的诊断科技化,主要靠经验诊断。他觉得中西医应该相辅相成,中医要学西医的科学检测手法,西医也要像中医一样关注“未病”。
为什么人家有病愿意找西医呢?杨荣光说,因为西医治疗的特点是快,适合治疗急性发作的病,对症明确,是对器官进行治疗。但是,他提醒说,这样的治疗需要器官进行代谢。而中医则是对器官进行调理,所以更适合调养和治疗慢性疾病。
他觉得,针灸和指压按摩也是一种很好的中医药调理方法,可补可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