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人应少吃粽子
商报讯(记者 陈淑君 通讯员 陈志峰)粽子虽然好吃,可得有个度。专家提醒,每年端午节前后胃肠道病人会增加两成左右,市民吃粽子一定要谨慎。
前天晚上葛先生吃了十几个粽子,粽子进肚没多久,他就觉得有点胀痛,后来还出现呕吐、上腹部胀痛等症状。到中山医院一查,葛先生被确诊为急性胰腺炎。
厦大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陈立刚介绍,粽子是糯米做的,不容易消化,可能导致慢性胃病、胃溃疡。
“粽子多半过油、过咸、过甜,这些都不适宜慢性病患者。不少市民吃粽子时,还喜欢淋上佐味的沾酱,如番茄酱、甜辣酱等,这些调料含纳量高,对血压高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利;糖尿病患者吃甜粽后可能引发高血糖。”
陈立刚建议,制作粽子时,建议在糯米部分加一些薏仁,内馅中少放肉和蛋黄,加些豆干、香菇、萝卜干等。为避免发胖或造成消化不良、肠胃不适,吃粽子时最好能搭配青菜与水果等多纤维食品。吃完肉粽后,要喝一些无油脂的蔬菜汤,这样可减少不适症。
陈立刚提醒以下4类人应少吃粽子:
1.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粘性大,易造成消化不良,并产生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2.胃肠道病患者: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导致胃溃疡、胃出血等消化道疾病。
3.心血管病患者:肉粽和猪油豆沙粽所含脂肪较多,属油腻食品,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4.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如果不加节制,会损害胰岛功能,使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