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一周“蛋妈妈”孩子变懂事了
莲花小学布置奇特“护蛋”作业,教学生体会父母辛劳
上周,莲花小学的很多孩子和鸡蛋形影不离地生活了一周,时时确保鸡蛋在眼皮底下完好无损。
几位年轻老师希望让孩子通过当“蛋妈妈”、“蛋爸爸”的体验,感受父母的辛劳。
“护蛋计划” 盼孩子体会父母恩
上周,莲花小学三、四年级的老师给学生布置了“奇特”的作业:每人回家找一枚生鸡蛋,当一周的“蛋妈妈”或“蛋爸爸”。
“蛋妈妈”和“蛋爸爸”身负重担,要像父母照顾孩子一样,保护自己的生鸡蛋——随时随地都得带着它,还得小心不能打碎。
活动的策划者——洪欣欣老师说,现在不少孩子理所当然地接受父母的爱,却不懂得理解父母的辛劳,希望能让孩子多少体会父母的不易。孩子们首先被要求制定“护蛋”措施。在三年一班,王旻老师提出“苛刻”要求:不能用硬盒子装蛋。
四年(二)班一个叫杨杰焜的男孩说,在打破了一枚蛋之后,他总结经验,制定更加周密的“宝贝计划”——先把鸡蛋装进塑料袋,然后加层保鲜膜,再用毛巾包几层,装进一个大塑料袋里,最后用皮筋扎牢袋子,真是“里三层、外三层”。
最高纪录 一周打破了六枚蛋
杨杰焜小心翼翼地带着他的“宝贝”过了好几天,一切太平。上周六,眼看胜利的红旗就要插上山头了,这位“蛋爸爸”带着“蛋宝宝”坐上爸爸的车,一没留神,一屁股坐到“蛋宝宝”上,功亏一篑。
活动的一周内,杨杰焜总共打破了两枚蛋。洪欣欣老师说,在她教的班级里,有个女孩创造了最高纪录,打破六枚蛋。但在参与活动的四个班级里,基本上有近一半孩子保持一枚蛋都没有破的纪录。
四年级的孩子们写了日记,记录下当”蛋妈妈”“蛋爸爸”的日子里,前所未有的生活。譬如,他们要带着“蛋宝宝”做操,感觉“身体像是变重了”,因为做跳跃运动时,要随时防止蛋从口袋里蹦出来。他们还带着“蛋宝宝”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允许他们将蛋放在一旁,但有些孩子死活不撒手。有个女孩说,说什么都是自家的“心头肉”啊。
晚上睡觉也是个挑战,有的孩子在梦中把“蛋宝宝”压得粉身碎骨.三年一班的王子祺找到好办法,迅速得到推广——他把“蛋宝宝”装进袋子,然后吊在床头,总算高枕无忧。一个孩子在日记中写道:你时时刻刻要想着它的安危,真是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抱在怀里怕碰了。
反响良好 家长希望活动继续
三年级在本周一结束体验活动,四年级则提早一天,不过最终的结果都是:在结束一周的体验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大大松了口气,家长们则希望老师能让孩子体验下去,最好到“孵”出小鸡。
周一下午,三年一班举行了总结会,一个胖胖的可爱女孩用很认真的口气检讨自己:父母真的很不容易,他们要让孩子很安全,而我们还让他们生气、伤心,真不懂事。这时,有孩子补充说,我们还比蛋更弱小——蛋打碎了,还可以换一颗。当然,有个男生马上尖叫:“父母还可以再生嘛!”不过,他马上被同学们“嗤之以鼻”。
尽管都有所触动,不过,接受采访的孩子无一例外地表示:不愿意再带着“蛋宝宝”了。在被问及没有“蛋宝宝”的上学感受时,王子祺和伙伴们眉开眼笑地说:总算解脱了!父母们可不这样认为,王子祺的妈妈认为,七天太短,应该更长。她说,在护蛋的日子里,她可以觉察到儿子一些细小的变化——变得更细心,更有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