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证精神病患达5千 近七成“治不起”
公安部日前发文要求各地开展重性精神病人摸排核实工作,对重性精神病人要督促送医治疗。但是,医务人员及专家表示,想发现所有精神病患有很大难度,而且分辨重症、轻症也不容易,如果强制治疗还会涉及法律问题,并且这样做也无法根本杜绝端事件的发生。
很多精神病患者长期住院治疗(资料图)
想发现所有病患很难
近日从市精神卫生中心了解到,目前该中心还没有接到有关通知。
“目前还没有听说这方面的消息。”市精神卫生中心负责人丁丽君告诉记者,仅凭医务人员的力量,想发现所有精神疾病患者很难。“发现摸底精神病人,主要靠居委会和家属上报。”
重性精神病有规定
丁丽君介绍,所谓重性精神病人和精神障碍不同。“精神心理障碍有54种,包括饮酒依赖、网瘾等。据统计,人群中各类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为17%。而只有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属于重性精神病的范畴。”丁丽君说,精神病诊疗治疗有一整套标准。“如果确实开始实施,必须保证规范的确诊。”
强制治疗应有法可依
如何在未肇事前分辨重症、轻症?又如何强制治疗呢?
“现有法规里,只有已造成危害的精神病人可以强制收治,而且必须经过法定程序鉴定。”厦门理海律师事务所张瑞平律师告诉记者,关于精神病人方面,目前只有《刑法》、《人民警察法》有所表述,但都主要为造成危害结果以后,才能采取行动。
“精神病人依法强制入院治疗,必须有法有据可依。”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徐国栋说,强制治疗一方面维护了治安稳定,一方面也对诊疗把关提出了要求。
应出台精神卫生法
“应对‘精神卫生’进行立法,才能整理出一套系统的救助方案。”市仙岳医院院长王文强介绍,我国在1991年就有了《精神卫生法》的第10稿草稿,但至今仍未立法。
应建立长效机制
“这个措施也只能说尽量减少极端事件的发生,但无法根本杜绝。”厦门大学社会学系朱教授表示,社会转型期存在着诸多深层次矛盾,如公平分配、贫富差距等,当这些矛盾集中在特定心理特质的人身上,再遇到一些外在因素刺激,就可能引发恶性事件。
朱教授说,这些极端事件有一定的过程性,爆发期过后就会逐渐减少。政府部门的应急措施可以达到震慑的效果,但建立长效的早期心理干预机制,才是根本防范于未然的解决办法。
我市有证精神病患5000多人
很多人因“治不起”,只能被锁在家里,甚至在外游荡
商报讯(记者 陈淑君 )据统计,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占人口总数的13.86%。。市精神卫生中心负责人表示,按此推算,厦门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至少超万人。据悉,目前厦门市有办证的精神类残疾人有5000多人。
160名医生服务上万名病人
“只有办理残疾证的精神病患者,才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的追踪、随访和建档系统。”市精神卫生中心负责人丁丽君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办证的精神类残疾人中定期接受检查的不到30%,没有定期接受检查的人大部分是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治不起。这意味着,大部分精神病患者都游离在精神卫生服务的范围之外。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没有被发现,没有接受正规的治疗,这无疑埋下了安全隐患。
相对于上万的精神病患者,全厦门只有160余名精神卫生社区人员。仙岳医院院长王文强介绍,该院每日门诊量在700人以上,500多张住院病床经常爆满。而专科医生只有100人,当前精神病患者只进不出,成为医院面临的最大困扰之一。据了解,目前住在仙岳医院时间最长的患者长达52年,平均住院超过1年以上的患者占50%以上。
很多精神病人治不起
“一个精神病患者,至少拖累6个家人。”市仙岳医院院长王文强介绍,就医负担重是很多病人得不到规范治疗的原因。一些病人因为“治不起”,只能被锁在家里,甚至在外游荡。
据悉,在精神病人救助方面,我市去年出台了《厦门市精神疾病患者医疗康复补助试行办法》,规定厦门精神病患者可获补助,每月最高150元。 此外,住院还可向红十字会申请补贴。但与此相对的是,一个精神病人住院治疗1个疗程3个月,往往需要8000元~9000元的医药费。就算病情稳定,能出院了,也还需要继续定期服药控制。严重的精神病甚至必须终身服药。
今年,市政协召开的农工党、医卫界别精神卫生工作调研座谈会上,市政协委员们建议,将精神卫生纳入公共卫生和财政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