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险的宝宝 睡梦中发抖
2008-05-23 09:17:00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804
【小游见证】
感谢牡丹大酒楼全程支持
■出生才12天的孩子,妈妈还来不及给他起名字。头部受伤的他,夜里偶尔会发抖。
陈迷和赵用是两名地震抗灾的普通志愿者,他们另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心理咨询师。随着救人工作进入尾声,对受灾群众的心理援助逐渐提上议事日程。陈迷和赵用真正能发挥用武之地的时候到了。
心理援助,其实跟向灾区群众送水、送粮食同样重要,前者解决他们的物质困难,后者解决他们的精神困境。在一定意义上,解决吃喝问题相对容易,但要让受灾群众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从亲人罹难、家园被毁的巨大伤痛中解脱出来,则困难很多。
昨日,记者的手机接到一条短信,生动地反映了成都市民在余震中的恐慌心理:震不死人晃死人,晃不死人吓死人,吓不死人困死人,困不死人累死人,累不死人跑死人……
不采取合理方法,亲历者可能一辈子被地震阴影笼罩
厦门仙岳医院的心理医生张晓阳认为,地震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方法,这些人可能一辈子被地震阴影笼罩,难以自拔。地震对儿童的影响更大,因为儿童的人格、性格等正在成长期,目前的心理干预只是救急,今后对他们的心理援助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资料显示,几乎所有的地震亲历者当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00位经历唐山大地震的人中,有6人有神经症。心理专家马文友的研究发现,经历唐山大地震且有失去家人、财产损失比较大的,得高血压、冠心病、精神疾病的人也比较多。
悲惨场景太多,志愿者、援救人员、记者也有心理创伤
赵用认为,随着受灾群众的生活逐渐安稳下来,他们的注意力会从物质需求转移到丧亲之痛上,这个时候,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才会真正痛起来。地震像刀子在人们心里拉开了一个大口子,但不急着流血,一两个月后,血才会真正流出来。这之前,适当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干预,能帮助他们缓解心理伤痛,让他们获得战胜地震灾害的巨大勇气和信心。
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甚至也会感染参与抗灾的志愿者、援救人员、媒体记者等。赵用坦陈,即便是心理咨询师本身,也可能被“传染”,因为在地震灾区现场,人们看到的悲惨场景太多,接收到的“负能量”会逐渐聚集起来。虽然心理咨询师可以自己找方法分解这种负能量,但有时候也会无能为力。心理咨询师之间往往会互相聊天,倾述,相互进行心理辅导。与记者见面的当天早上,赵用就跟另外一个心理咨询师电话聊了40多分钟,感觉心里好受很多了。
百余高级心理援助专家赴川,培训心理救援义工
在成都,相关组织已开始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如由共青团四川省委、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四川省心理学会联合组织的“心理关爱、温暖传递”服务队,5月18日就进入绵阳九州体育馆,对安置在那里的幸存中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记者从媒体上获悉,由中国儿童基金会携手健康863网组成的第一支灾后心理援助专家团,今日赶赴四川地震灾区第一线。这支灾后心理援助专家团汇集了100多位高级心理专家。这次行动除亲自执行灾后民众精神安抚外,还将对灾区群众心理情况进行调查、筛选,进而确定“一对一、一对群”的干预措施,同时将在灾区当地抓紧培训心理救援义工队伍,壮大心理救援力量。
浙江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组也在地震现场进行心理干预,其中一天有71人接受心理干预,总体效果不错。另据记者了解,地震发生后,深圳的首批心理援助志愿者15日就赶到成都,第二批志愿者也于19日到达。
由于没有正式的官方统计数据支持,关于大地震后四川到底需要多少心理咨询师,以及目前已有多少心理援助志愿者,我们还没有一个相对准确的数字。赵用认为,考虑到本次地震受灾面积太大,涉及人数之多远远超出预期,因此,对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的需求量也将非常大。他建议,如果有可能,心理咨询师可以在恰当时候,作为志愿者到地震灾区,对当地人进行心理援助。
文/图 记者 游国华
【现场案例】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发布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