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精神疾病”当成“心理问题”
我市心理咨询市场良莠不齐,专家建议出台法规,规范心理咨询市场
目前,我市有30多家心理咨询公司或健康会所开通心理门诊,600多人从事该行业,但很多从业人员不具备资质或不够专业,收费标准无章可循,妨碍了心理咨询行业在厦门的健康成长。
对此,市仙岳医院副院长汪斌说,厦门心理咨询行业良莠不齐,具备医学常识的心理咨询师非常缺乏,对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误诊的事常有发生,“明明是精神疾病还硬说成只是心理问题,导致不少精神疾病患者无法及时接受治疗。”
患者王先生就碰到这样的事。他是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但不知道自己的病情,老觉得周围的人都想加害于他。他到我市一家心理咨询公司咨询,心理门诊把他当成一般的心理问题,压根没发现他的异常,只对他进行普通的心理疏导。在连续进行四五次心理疏导后,他竟然觉得咨询师也想加害他,对心理咨询师拳打脚踢。
汪斌说,不单是资质不够,在收费方面也很随意。他举例,在仙岳医院心理咨询半小时是50元,而咨询公司,半小时最高达300元,“甚至出现一次性付两三千元连续几次咨询”。
据了解,目前我国并没有建立统一的心理咨询人员执业资格制度,也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导致心理咨询人员准入门槛大大降低,从业人员资质参差不齐。
汪斌建议,心理咨询师发现前来咨询的市民无法进行心理疏导时,应及时转诊专科医生。在收费标准上,应提高知晓率,物价局、卫生监督所应对此多进行督察,促进心理咨询行业收费规范化。
相关人士也提出建议,我市应出台相应法规,对心理咨询的内容、职业资格、等级、培训、考核、认证、从业场所等进行规范,制定心理咨询收费指导价,加强质量监管和投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