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厦门名医杨叔禹获中国医师奖

2009-11-16 09:09:54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827

    人物名片    杨叔禹,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任营口市中医院副院长、厦门市中医院院长、厦门市卫生局副局长、厦门市第一医院院长、厦门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并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市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厦门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曾获“中国医院优秀院长”称号。

    核心提示    13日,厦门市第一医院院长、著名糖尿病专家杨叔禹将飞赴北京在人民大会堂领取“中国医师奖”,这是卫生部批准中国医师协会设立的行业最高奖。

    多年来,杨叔禹怀着对医生职业的热爱,执着追求,默默奉献,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领域屡有建树,造福一方百姓。与此同时,他积极探索医院的人性化服务和管理机制,为将厦门市第一医院建成海西一流的现代化医学中心做出积极贡献。

    昨天,记者第一时间电话采访到杨叔禹。对话杨叔禹,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仁心仁术,至诚至善”的博大胸怀。

    院长杨叔禹
    培养出一批糖尿病专科人才


    记者:一位患糖尿病20多年的黄老先生告诉我,您来厦门之前,他四处求医却很难找到专治糖尿病的医生,他曾经花1万多元买降糖保健品吃,也没效果。黄先生感慨地说,是您将厦门的糖尿病诊治带入更规范、更专业,兼容中西医之长的境界,让广大患者受益匪浅。


    杨叔禹:我较早开始专攻糖尿病,1993年就编写了《糖尿病中医选议精剂》一书并在台湾出版。我总结经验,经过反复验证,克服重重困难研制了平糖丸,现在又将其浓缩精制成平糖胶囊,长期在临床上使用,有一定疗效。1996年底我从营口调到厦门,当时厦门的医院只有内分泌科。1997年,我在第一门诊部创建了厦门首个独立的糖尿病专科;1999年又在厦门中医院设立糖尿病科,建立了糖尿病病友俱乐部;到第一医院后,在全省首推糖尿病一站式门诊服务,接下来计划在思明分院开设糖尿病病房,为住院患者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


    让我感到自豪的是,我在厦门十多年,帮助培养了一批糖尿病专科人才,他们中不少人已成为百姓信赖的知名专家。到目前为止,我培养了十多名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后也已顺利出站,他们正在各自的岗位发光发热,服务广大糖尿病患者。


    专家杨叔禹
    课题获国内顶级科研基金资助


    记者:和您共事的人都说,您是一个充满热情、精力旺盛和勇于探索的人。那么,在糖尿病诊治领域,您是如何做好传承与创新的?


    杨叔禹:搞中医一定要有广博深厚的文化功底,同时还要有创新意识。我学的是中医,后来到北京协和医院系统学习了糖尿病西医诊治技术。2006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主编的《糖尿病中西医研究进展》,就分别从中医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糖尿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我主张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注重调理患者身体,帮其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为此,我提出多学科联合诊治的理念,力求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医学科研是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力量。我坚持搞科研,希望更深入地探索糖尿病诊治技术,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创立了厦门市糖尿病研究所,获得过辽宁省与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我承担的十余项科研课题中,“平糖方通过AMPK信号通路改善肥胖痰湿证大鼠糖脂代谢的机制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这是国内顶级的科研基金,竞争十分激烈;“血糖检测及耳甲迷走神经刺激的研究”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该项目致力于研发便宜实用的血糖检测仪,对在广大农村普及血糖检测很有意义。 


    医生杨叔禹
    心里装着病人,做到“大医精诚”


    记者:一位患者说,您看病可以跟他交流半个钟头,将糖尿病的发病原理、患者日常生活护理等知识详细讲给他听。他对您赞不绝口,说像您这样耐心负责的医生太难得了。


    杨叔禹:作为医生,能治病救人是我最大的幸福。的确有不少病人总“跟”着我,而病人也始终是我心里的牵挂。在市卫生局任副局长期间,有不少病人找我看病,有的甚至是全家出动,其中不乏远道而来的外地患者甚至台湾同胞,我就趁周末机关休息,到中医院义务坐诊。


    我常对学生们说,“医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医生心里要装着病人,开处方时字写清楚一点,病人不懂时多解释几句。我编写了《糖尿病的认识误区》,将其作为一剂药方,免费送给很多病人,就是要帮他们析疑解惑。我倡导开设医学人文讲坛,邀请著名教授和医学专家来医院讲授人文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我希望医护人员既要治好病人生理上的病痛,还要在心理上给予患者抚慰和人文关怀,真正做到“大医精诚”。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那伟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38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