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远离“中风”有办法

2009-11-09 09:40:45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904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世界卒中组织确立今年卒中日宣传主题为“卒中,我们能做什么?”近期厦门天气冷热无常,即将进入卒中高发的冬季,厦门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持续开展2009年世界卒中日宣传义诊咨询活动,受到百姓欢迎。在这个过程中,医务人员也发现一个问题:人们对脑卒中的危害认识不够,在卒中防治方面还存在诸多误区。


    缺血性卒中占到八成


    卒中,俗称“中风”,即突发脑血流中断。因脑供血血管突发阻塞引起的卒中叫缺血性卒中,占全部卒中的80%;因血管破裂导致出血引起的卒中叫出血性卒中。


    厦门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牛建平主任告诉记者,卒中位列全世界第二位“杀手”疾病。“面对卒中,我们可以做的有很多。比如,通过宣传让人们认识卒中的危害和遏制发病源头对预防卒中发生的重要性,教人们学会发病如何自救……这是医生和民众共同面对的问题,只有双方共同参与,才能在这场对抗中赢得胜利。”


    烟酒、“三高”是元凶


    缺血性中风是怎么发生的?牛建平解释,最常见的原因是脑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类动脉炎等血管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血栓形成;其次,来自心脏、锁骨下、颈、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随血流阻塞供应脑部的血管,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导致脑缺血坏死,突发肢体无力或麻木、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或构音障碍、意识不清、复视、听力下降、记忆下降、行走不稳、眩晕、呕吐等一系列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然而,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肥胖才是缺血性卒中发病的真正源头所在。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是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当它们过多时,就沉积在动脉壁上,是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罪魁祸首。”


    卒中须在6小时内救治


    牛建平介绍,治疗缺血性卒中一般采取早期溶栓及血管介入治疗,目的是在脑组织未坏死前使阻塞的血管再通,该治疗方法要求发病时间不超过3-6小时,因此,有发病征兆要尽快拨打120就近赶往医院治疗。


    不少患者认为血管通了就能高枕无忧,其实不然。还应从发病源头上控制卒中再发,如长期控制血管性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


    牛建平提醒,防治卒中,应做到以下10项,并持之以恒:缺血性卒中患者坚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控制血压;降胆固醇;控制糖尿病;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坚持康复训练;保持心态平衡;接受患者健康教育,自我管理,坚持定期随访、复查。


    【链接】


    二院神经内科
    防治卒中效果显著


    厦门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是该院规划发展学科。科室下设神经重症监护室、神经康复病房、神经心理测试及心理咨询室、TCD室、脑电图室、神经病学实验室,有最先进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有多名相关科室精英组成的团队做支撑。


    科室开展了静脉溶栓、颈动脉注射溶栓—溶栓后神经功能维护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特别在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取得很好的经验,疗效显著。并被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控制与预防分会《卒中预防预警学组》授予东南地区卒中预警预防技术培训基地。


    该科拥有神经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及神经康复室,为脑血管病及情绪心理障碍患者提供直接诊断及后续治疗手段,缩短了该类患者病后康复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这也是国际上脑血管病后期恢复治疗的新模式。


    该科擅长脑中风(脑梗死、脑出血、脑供血不足)、各类头痛、头晕、眩晕、耳鸣、记忆力下降、面神经麻痹、周围神经病变、各型脑膜炎、癫痫、痴呆、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共济失调等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同时对疑难病的诊断有丰富经验。


    科室医务人员先后在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成果论文50余篇,获省级、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神经内科教研室承担研究生、本科生、大专、专升本等多层次的临床教学任务。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赖爱华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65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