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与乳腺癌没必然联系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
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生率正逐年上升,近20年来平均每年增长率2%—3%,目前已排在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发病率约为30/10万。我国女性乳腺癌较西方女性早发病10年—15年,40岁即进入发病高峰,“乳房安全”已成为广大妇女最为关注的问题。
7月10日,本报健康新闻特邀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乳腺中心侯如蓉教授执掌本报“名医热线”,为众多女读者解答了乳腺疾病及乳房保健的相关问题。
名医名片
侯如蓉,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厦门放射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她潜心钻研乳腺癌的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在工作中筛选出大量早期乳腺癌患者,推进了本地乳腺癌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水平。撰写有《乳腺癌的防治》一书,由国家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
乳腺检查应根据年龄做选择
杨女士:我今年45岁,近一月发现左侧乳房有一杏仁大小肿物,请问专家我该做哪种乳腺辅助检查?
侯医生:根据您的年龄段,最好做钼靶X线检查。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钼靶X线诊断技术,其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准确率达85~90%以上,并能发现触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其优点是诊断率高,被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低,成为目前临床诊断和普查一项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但40岁以下尤其是35岁以下妇女因为腺体致密纤维组织丰富,常表现整个乳房致密性阴影,缺乏层次对比,所以不建议用钼靶X线检查,最好采用B超进行乳腺普查。
乳腺自查不能代替普查
黄女士:我今年30岁,经常对乳腺自查,请问这样可以代替医院的乳腺普查吗?
侯医生:一项随机观察10~11年20万人次的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提示,乳腺自查组与对照组的乳腺癌的死亡率无差异。该研究认为自查的缺点在于女性对自检方法掌握的程度不同而影响检查的准确性,所以建议女性应定期到正规医院根据自己年龄选择最佳的检查方法。一般建议30岁以下女性每2年检查一次,30至40岁女性一年检查一次,40岁以上女性一年可以检查2次。
乳腺癌术后要定期监测骨密度
王女士:我今年50岁,去年做了乳腺癌手术,我按医生建议口服来曲唑已3月,近来全身关节疼痛、僵硬,这是为什么,如何解决?
侯医生:来曲唑属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芳香化酶,降低雌激素的生成,达到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目的。而雌激素对骨具有保护作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在治疗乳腺癌时,因其降低循环中雌激素水平,对骨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导致骨成分丢失增加,严重者引起骨质疏松症及骨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会有关节疼痛、僵硬等表现。您在口服来曲唑等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同时应定期监测骨密度,口服钙剂及维生素D,在医生指导下加用膦酸盐类药物治疗。
保持心情快乐可防治乳腺增生
林女士:我今年35岁,乳腺普查时医生说我患双乳小叶增生,我很紧张。小叶增生和乳腺癌的发生有关吗?怎样才能防治乳腺增生?
侯医生:乳腺增生是既非炎症,亦非肿瘤的乳腺增生性病变,它的主要病因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卵巢内分泌平衡失调使乳腺组织学发生改变,即乳腺本质的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
正常的乳腺组织结构随着月经周期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周期性地发生增生复旧的变化,雌激素促进乳管及管周纤维组织的生长,孕酮促进乳腺小叶腺泡组织发育,如果雌激素水平过高,而孕酮减少或二者之间不协调均可造成乳腺复旧不完全、组织结构发生紊乱、乳腺导管上皮和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即出现疼痛和肿块。以往该疾病多发生于30-50岁年龄之间的妇女,目前年龄提前至在校的高中生和大学生,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其发病率高达50%-70%。
资料显示,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没有必然的联系。中医将该病总结为肝郁气滞、冲任失调、痰瘀凝结、肝炎结毒。现代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重视精神因素与乳腺疾病的关系,认为乳腺增生是现代病,是和精神因素直接相关的一种乳腺良性疾病。采用疏肝理气调理内分泌治疗,锻炼身体,保持心情快乐即可防治。
乳腺癌遗传并不是绝对的
刘女士:我母亲60岁时患了乳腺癌,现在已健康生存了5年,我心里压力很大,听说乳腺癌会遗传?
侯医生:在乳腺的致病因素中,遗传因素占所有因素的三分之一。如果母亲患了乳腺癌,女儿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另外又与母亲患乳腺癌时的内分泌状态有关,如果是在绝经前患的,其女儿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如果是在绝经后患的,其女儿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