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不妨试试三伏灸
今年夏天,厦门市中医院针灸科将联合本院多位专家,依据中医体质学说为市民进行体质辨识,开展更具针对性的节气灸治疗。通过中药、针灸、药物敷贴等多种方法为市民调节体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今年三伏灸的时间是:初伏7月14日,中伏7月24日,末伏8月13日。
厦门市中医院儿科针对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及体质类型的不同,研制专门的贴敷方药,开展“小儿三伏贴”治疗多年,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即日起可预约缴费。
7月11日08:30,厦门市中医院呼吸内科和针灸科将在总院第一教室举行“成人哮喘之家活动”,为哮喘病友讲授哮喘夏日防治知识。
厦门市中医院开展三伏灸治疗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因其药材地道、配方独到、疗效显著,吸引了大量病人,近年来每年的治疗人数更是稳居全国首位。今年的三伏灸治疗即将拉开帷幕,该院针灸科、儿科、呼吸内科联手推出结合个体体质辨识的节气灸,治疗将更有针对性。
节气灸,
治好老伯咳喘和头晕
厦门市中医院针灸科张卫副主任医师指出,依据中医理论,二十四节气是自然界阴阳变化最显著的时期,也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变化最明显的时候,此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比如“节气灸”)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节气灸”是根据24节气,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腧穴进行刺激,以温壮元阳、激发经络之气、调动与开发机体潜能。根据节气不同,对应治疗和预防的疾病也不同,如立春、小满、芒种时正好灸治消化性疾病,而立秋、立冬、春分时则是预防治疗中风的好机会。
70岁的吴老伯有40余年的吸烟史,患慢支肺气肿30年,患肺心病也有10年了,动不动就气喘。今年4月他旧病复发,咳喘痰多,行走后呼吸困难,被家人送到市中医院就诊。当时正值清明、谷雨时节,天气潮湿,日夜温差大。医生对其用“节气灸”疗法进行治疗,在患者大椎等穴位进行艾灸,半小时后,患者气息渐平顺,喉间痰少,呼吸顺畅。第三日复诊,患者咳嗽、咯痰减少,气促已消,行走活动自如。
80岁的谢老伯10年前曾患中风,痊愈后常感到头晕。医生解释说,“眩晕”为中风先兆,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载有“春交夏时,夏交春时常灸足三里预防中风”。春交夏时,就是指从谷雨至立夏,也就是农历3、4月。市中医院的医生选择在谷雨至立夏期间对其进行针灸等治疗。经过“节气灸”治疗,谢老伯现在面色红润,神采奕奕,能够独自行走。
体质辨识,
三伏灸更有针对性
“节气灸”最好在节气当天或前后2-3天内进行艾灸,比如大家十分熟悉的“三伏贴”、“三九贴”疗法,就属于古代“节气灸”的一种。
中医认为,机体经络气血的变化规律若与自然四时节令之气不能同步适应,就会造成经络气血紊乱并诱发疾病。在时令节气变动剧烈但疾病还未出现时及时在相应的腧穴上的应用适宜的刺激,全面激发机体自身内在的整体调节能力,使机体达到新的阴阳平衡,就能防患于未然。
“节气灸”虽然简单,但寓意深刻,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是简便、效验的针灸防病保健的传统方法。随着人们对自然疗法的日益推崇,“节气养生穴位疗法——节气灸” 正以其鲜明的中医针灸特色在防病保健中发挥重要作用。
“节气灸”的适应症有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支、感冒),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脘痛、慢性结肠炎、消化不良),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月经病、男性性功能障碍以及遗尿),过敏性鼻炎、痛风、偏头痛等。
张卫解释,人与人之间存在体质差异,不同体质的人容易患的疾病也不同,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根据体质进行调节。此次,中医院专家将现场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在体质辨识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三伏灸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