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7岁女童误吞磁力珠 医生紧急手术修补肠穿孔

2025-09-03 15:48:26厦门网佚名查看次数:11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陈苹)7岁的玲玲(化名)玩耍时吞下16颗磁力珠,导致13处肠穿孔!目前玲玲还在厦门市儿童医院接受血浆置换治疗。医生提醒,磁力珠不适合作为幼儿玩具,对于学龄儿童也存在很大安全风险,不建议家长为孩子购买此类物品。

  上周,玲玲因反复呕吐、腹胀、腹痛到当地医院就诊,按胃肠炎治疗一天后病情加重,于8月27日凌晨1时许紧急转至厦门市儿童医院救治。检查发现,玲玲消化道内有多颗异物,已出现肠梗阻、肠穿孔、腹膜炎。

  小儿外科团队连夜实施急诊手术。由于磁力珠在不同部位肠管相互吸引,使得肠管被紧紧夹压,导致13处肠壁穿孔和2处肠系膜穿孔。手术过程复杂且精细,既要修复穿孔部位,又要尽可能保留患儿有功能的肠管。最终,医疗团队连续奋战3小时,小心翼翼经穿孔肠壁取出全部16颗磁力珠,并逐一修补穿孔部位。

  磁力珠又称巴克球,是由钕磁铁制成的高磁性小球,直径通常仅为3-5毫米。它们色彩鲜艳,形状类似糖果,幼儿容易误将其当作可食用的物品。单个磁力珠进入人体后,通常可以经消化道自行排出体外。但当多个磁力珠被吞入后,情况就会变得极其危险。

  厦门市儿童医院专家提醒,磁力珠和普通异物有本质区别,它们的磁性吸引力会在肠道内对肠壁造成持续夹压,短时间内就能引起组织坏死。一旦发生穿孔,肠道内容物进入腹腔引发感染,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玲玲术后的管理十分重要。目前,玲玲还在PICU接受血浆置换治疗,帮助清除体内因感染产生的炎症介质和毒素,减轻炎症反应,为身体恢复创造条件。

  提醒

  磁力珠不适合作为幼儿玩具

  厦门市儿童医院专家特别强调,磁力珠不适合作为幼儿玩具,学龄儿童也尽量不要玩磁力珠。为预防儿童误吞异物,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将磁力珠、纽扣、硬币、别针等小物件,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高处或密封容器中;买玩具时,仔细查看玩具包装上的年龄警示和安全标识,不购买超出孩子年龄认知和操作能力、存在安全隐患的玩具;教育孩子不要将非食物类物品放入口中;若家庭中有多个孩子,需警惕年龄较大孩子的玩具可能对年幼儿童构成风险;一旦怀疑孩子误吞异物,无论孩子是否出现不适症状,都应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00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