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免备案”到“刷脸结算”,京津冀医保一体化持续推进
近年来,河北省落实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不断完善异地就医政策体系、优化经办流程。从2023年京津冀异地住院就医“免备案”到今年7月京津两地参保人来我省就医实现“刷脸结算”,京津冀医保一体化持续推进,医保改革红利惠及三地参保群众。
京津冀异地就医“免备案”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办理处,来自石家庄的程女士正在为母亲办理住院手续。她告诉记者,母亲今年67岁,因患胆囊疾病,经常要到北京的医院住院看病。如今京津冀异地就医“免备案”,拿着社保卡一小时左右就能到北京,跟在本地看病一样方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年接待河北赴京门诊患者3万人左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杨帆介绍,因为距离优势,河北患者到北京看病机会很多,仅他们医院年接待河北赴京的门诊患者就有3万人左右,京津冀异地就医“免备案”让这些患者直接受益。现在无论是门诊患者,还是住院患者,都不需要备案,可以实现直接结算。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适用于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和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参保人线上备案后,即可按照“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享受直接结算。
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处二级调研员王春明
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处二级调研员王春明表示,以往,患者到京津冀异地就医需先到当地医疗机构开具转诊转院证明,再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才能享受医保报销待遇,各种手续繁杂,极为不便。为使参保群众看病异地就医更加方便快捷,2023年4月1日,京津冀区域全面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免备案直接结算。
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病种“扩围”
如今,河北省与京津同级别医院实现住院医保报销同标准、同待遇。与此同时,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也在“扩围”。2024年,在高血压、糖尿病等5种门诊慢特病的基础上,新增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强直性脊柱炎等5种门诊慢特病,可进行跨省直接结算。
参保患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取药
廊坊的参保居民刘女士就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她长期在北京就医,以前看病得拿好收据回河北报销,现在在北京就能直接结算。以治疗所需的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为例,每支870元,一次需要4支,通过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刘女士可以使用医保基金支付1519.2元。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京津冀三地异地就医总人次1501.39万人次,减少群众垫资113.12亿元,三地群众医疗保障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京津两地参保人来我省就医实现“刷脸结算”
京津居民在河北就医更方便,也助力更多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延伸布局。68岁的北京参保人宋女士,去年突发腰椎间盘突出,在河北燕达医院就诊。今年复查的时候,她惊喜地发现,异地就医竟然也可以“刷脸”结算了。老人说,她考虑在河北燕郊养老,就是看重这里便利的医疗资源和京津冀医保协同发展的利好,以后来河北旅游、养老,心里更踏实了!
医保刷脸付 免带卡更安全
如今,越来越多像宋女士这样的北京参保人选择到河北安心养老、旅游和置业。今年7月,河北省医疗保障局调整国家统一医保信息平台跨省异地就医功能,实现了京津参保人来我省使用医保综合服务终端“刷脸结算”,提高了就医结算效率,方便了京津两地参保人来河北看病就医。
省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处二级调研员王春明表示,河北将持续完善京津冀医保沟通协商机制,吸引更多京津两地参保人来我省养老就医。(孙兰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