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卫生医改 >> 查看内容

社会办医高层研讨会聚焦新建医院发展战略

2022-10-25 16:53:15本站本站编辑查看次数:704

日前,社会办医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研讨会由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承办。新建社会资本办医院,面临政策、人才、管理和运营等诸多方面的挑战,来自多方的高层领导和专家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新建医院发展的战略。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大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北大医疗产业集团CEO吕和东、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陈仲强出席研讨会,来自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中国医院协会的相关领导,来自南京鼓楼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天津泰达心血管医院等全国知名三甲医院的院长、知名专家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发言。


以下为参会代表精彩发言提要:

政府声音: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第一有利于增加医疗卫生资源的总量,扩大医疗服务的供给,特别是完善服务体系。同时调整和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和规划。

第二,有利于我们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第三,有利于创新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建立良性机制的,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服务效率。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方来英

当前,社会资本发展面临的困难第一是人才,(社会办医)不能为(医生)提供未来专业发展的期待和单位对(医生)形成的专业支撑力。目前,全社会医学人才都比较紧缺,社会办医由于它的成长期、发展阶段所在,人才问题更突出。

第二,社会资本办医的投资回报机制不明确。目前的资本投资,绝大部分是没有把医疗作为一个慈善来进行投资的,它在追求资本回报而不仅仅是社会回报。

第三,社会办医有一个品牌培育期,大多数手里没有品牌资产。

最后是整个的法律环境,在支撑社会办医领域还有很多缺陷和问题,没有非营利机构组织法。

未来,政府对社会办医的政策趋势:

第一,政府将加强对社会办医的宏观规划的引导而不是微观规划。

第二,市场准入和卫生行政监督更加是平等的,未来会淡化所有制,但强调的是社会属性,以及营利还是非营利的属性。

第四,推行人事制度改革。

现有的公立医疗服务和未来的社会资本投入的结合点在在于品牌服务、品牌特许经营。

学界声音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大医学部常务副主任 柯杨

第一,医疗肯定是一个公益性质的,但它的属性中确实有市场的属性,这个属性在国家不能全包的时候允许有监管的市场化,这其实是一种出路,国家允许民营资本办医其实就是这样一种指向。

第二,我们前所未有地办了全民医保,另外价格的监管,这体现公益性。

第三是给公立医院以经营缺损的公益补偿。对一所医院,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如果能够有这几条政策和遵守这些的规矩,其实他也是在承担公益性质。

对我们自己来说是需要积极地探索,因为现有的医院是独立法人,怎么和社会资本合作,一是需要政策,二是需要发挥协调的作用。我们现在做的只能是靠整个医院之间整体的和现在的社会资本这样合作,而且要商量一个双赢的或者多赢的一个办法。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常务理事 何梦乔

第一,必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落实院长经营自主权。第二,我认为新建的社会办医医院近期的经营方针应以市场为导向,临床为主,重点是收治病人,而且多元化经营。

中国医院协会肿瘤医院管理分会主任委员 赵平

新建的社会办医医院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现在这种医院要转变观念,以公立医院的思维去建立这种体制的医院,老实讲困难重重。医院的问题不仅仅是生存,而是什么时候能发展,发展成什么样的规模。所以我个人认为,首先,要发展特色医疗,真的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心,小综合大专科。其次,有一些经营的理念。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刘国恩

新建的社会办医院一个是管理问题要明确责权的合约。第二是服务定位,一定要强调差异化,第三重点可能一定要放在住院和急诊上。第三是医务人员的招聘,我觉得更多可以考虑离退休的这些专家学者还有国外的港澳台包括加拿大的,加拿大的医生工资并不高。

一线声音:

南京鼓楼医院原院长 丁义涛

作为企业经营,需要以营利为目的,但社会资本办医盈利不一定在医院,是可以延伸到整个产业链。所以这件事情,社会资本办医的投资方与医院必须要双赢。

新建医院的发展定位必须要清晰。周边的一些基本医疗必须要做,这个是做人气。理念不改变,仍然是用公立医院的方式推广,是没办法真正将医院发展起来的。我建议以病种为特色,千万不能内外妇儿所有的科室都全了。另外,人才一定要以市场为机制,可以有不为医院所有,但要为医院所用。

第二个是运转的模式。我们不能按照公立医院的模式运营社会资本办医,医院能不能长期办下去。还有技术,千万不能和工作量挂钩,不能按公立医院的机制来做。因此绝对不能把所有的科室都开放。

第四是打造品牌,国际化的商业保险必须要做。新建医院要做好高端服务,应该把有钱人吸引过来。有必要设立国际部,做差异化服务。

第五,医院要有良好的医疗制度,从住院医师开始就要进行培训,医院最重大的问题是“可持续性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书记 陈安民

第一,新建医院还是要培养一支不走的技术队伍。

第二,必须要继续形成一套规范的临床诊疗制度,形成特色品牌,制定适合于自己医院规范的诊疗指南。

第三,文化的趋同性,医院的建设文化建设是很重要的,而新办的医院如果是多家单位的人员集中的,必须要从文化的趋同性上来团结,要形成自己的共同价值观。

第四,财务问题。医院不能长期亏损,必须要盈利。万事开头难,这可能是新建医院今天面临的巨大挑战,医院是长链条投资,前期必然有亏损。

第五,品牌效应。新的医院也要注意这个品牌的打造。

第六,关于协议。社会资本和品牌医院合作办医要共患难也要同享受。

国家政策鼓励社会办医,要品牌医院支持社会办医,应该鼓励品牌医院参与社会资本办医。

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院长 刘晓程

社会办医院办院理念和学科设置需要更加突出和明确重点。公有制医院的大而全的方式,这个恐怕是在管理路线上要商榷。学科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定位一定要商量好。

特色医疗“一国两制”。不搞一国两制,不高举两面大旗,恐怕单靠社会医保是没办法盈利的。我的建议是根据重点开展的学科,看看周边老百姓的医疗供求关系,可以打造哪些方面的特色,后续根据事业发展不断地开病房、开楼宇、后勤保障、人员服务。

另外,建议新建医院与20公里内的医疗机构结盟,双向转诊、上下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首先让20公里半径的老百姓到这儿来看病来。任何事物的生长都是有周期的,在这个时候应该先吃饱饭后讲品牌,先活下来,走下去放下身段,跟附近的医院合作,把200万病人服务好了是基本。眼望星空、脚踏实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原副院长 陈浩辉

和睦家医院的宣传基本上是以患者为中心为主,它的成功的条件之一是正确地办院目标,满足病人的愿望。人文服务是很重要的。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导致我们学不了吗?我们的差别是服务落后而不是文化差异。

所以医院不能以赚钱为目的,是指一切事情不能把钱放在第一位。但医院如果不赚钱,这个医院是办不下去的。另外保险公司的认可很重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 郭启勇

首先新建医院要明确管理团队的考核目标。第一个建议是用康复来拉动我们的床位利用率。外地住院病人的慢病管理,慢病跟合作医院结成对子,放下身段找协和(等大医院)。

尤其是抓住外地肿瘤患者,是一个突破口。我们晚期肿瘤治疗上一些免疫治疗,这三块如果能运行好的话,新建的社会办大型医院应该在2到3年内维持收支平衡还是有可能的。但最根本的是前面的架构和团队,这样才能使这个医院有一个相对长期的运营规划和未来的发展。

广东省东莞东华医院院长 李镜波

我们首先关注新建社会办医的医院的定位是什么。

第一,要给领导团队以空间和时间给他,因为医院的发展是需要过程的。

第二,人才的引进与培训的问题,必须是引进一个团队;人才要以自己培养为主。

第三,新建的社会办医医院走出困境要3到5年的时间,度过了这个期限以后我就觉得这种情况就可以坚持下去了。

第四,我认为给职工有足够的安全感,因此科学的分配制度很重要。要重视护士和药房人员的薪酬,因为服务很大程度是来源于和体现于护士和其他人员的。

第五,品牌的问题。一定要创造新建的社会办医医院自己的品牌。

北大国际医院的实践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 陈仲强

利用了市场化的运作,北大医学部的加入,(北大医药)品牌才有了上市,而不是仅仅是方正自己(投资)进去了,也是因为集中了北大平台的影响,其实很大一部分资金来源是跟这个体系(筹资模式)还是有关系的,所以也验证了这样一个有机的结合和平台的发展的(积极意义),包括资金的解决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式。

作为产业板块来讲,整个的发展设想是两家(北大和方正集团)是有区分,但有共同的交集,北大是需要加强临床教学和临床医学院的支持,方正对医疗板块产业需要一个旗舰医院做支撑,才可以转起来,后续有物流的跟进,医药研发的跟进,还有制剂的跟进。

我认为(国际医院)是一个好的机制,是很好的一个平台,我会做好前台医疗教学科研,方正做好整个钱和后期保障的支持。

北大医疗产业集团CEO 吕和东

在设计的时候这个项目(回报)不是在北大国际医院这个事业单位身上,是在北大医疗产业集团,集团已经做了医院和资产的分离,因为医院是非营利性医院,我们得着力打造围绕着医院周边的产业,这个产业包括了药品的制造、流通、医疗信息化、医疗设备融资租赁,也包括了围绕个人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前期的健康管理到术后的康复。

陈院长来之后,我们也一直在探讨,这个定位是否还有问题?起步之初我们是不是要先活下来,把周边的人的基本医疗拿过来,慢慢地切换到以国际服务为主?这个是要辩证地来看的。

兄弟医院支持是市场化的结算的模式。开业之初必须是咱们自己的人。对一些学科带头人,慢慢的我们要用我们良好的机制把优秀的人聚集过来。

前期是不是要依赖周边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逐步过渡到中高端的医疗服务,这涉及到突破性的思维,要与互联网医疗结合起来,把我们北大医疗产业集团目前在国内其他地域收购的医院,建立起多级诊疗体系。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41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