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推进下,医疗健康产业的下沉机遇与创新红利
分级诊疗不但会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也会深刻地影响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
医改的主要目标是分级诊疗,分级诊疗不但会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也会深刻地影响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变现有医疗、医药、医保局面,二是上述领域的创新产品将迎来发展机遇。
药品销售市场重心的改变
要实现分级诊疗首先要改变的是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于是,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基础医疗。
常见病治疗和慢病管理将逐渐在基层医疗机构完成,这一点意味着药品销售市场重心会发生改变,诊所市场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药品生产量大于质的问题
药品销售市场的这种变化和更严格的药品监管制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会深刻地改变药品生产行业。
我国有4700多家药厂,生产化学药、中成药,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像中国这么多药厂,差了一个数量级,辟如美国,400家药厂生产了全球40%的药品,这就是中国药品质量为什么差的根本原因。
也许有人会说,竞争不是件好事吗?这么多药厂相互竞争,消费者肯定得利呀。这个看法在其他行业也许正确,在药品这个行业就不灵了。
原因就在于药不是一个自由竞争的行业。中国采用的是国家招标、医保买单的政策。
招标的结果就是拼命压低药价,中国的药厂在这种环境下居然也能生存,因为中国有地方保护主义,各地在招标的时候有一定的比例是可以机动灵活的,这部分份额基本上都给了本地的药厂。
再加上国家标准又定的不严格,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牺牲质量拼价格。
药品不是普通商品,不像汽车,有钱人座奔驰,没钱人可以开夏利,药品承担治病救人的责任,事关生命,理论上讲富人吃好药、穷人吃差药这种做法行不通。
药物一致性评价机制
很高兴国家终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现在开始搞药物一致性评价,一方面可以大力提高我国的仿制药质量,同时,自然会淘汰很多不必要的小药厂。
我国台湾地区就是一个很好的先例,台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把550家药厂砍成了163家,药品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
药物一致性评价是一个有效的工具,但是,只是针对仿制药(化学药),对中成药而言没有用。
而中成药在我国占比达到15%(2017年),由于中成药缺乏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所以,目前而言缺乏一个很好的质量管理机制,这也是我国药品生产质量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们另外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在全科信息系统上开发了药品评价功能,由使用药品的诊所医生对药品基于安全性、疗效、毒副作用进行评价。
我们认为,全科信息系统庞大的用户数量所积累的评价数据有很大的价值,大数据的同行评价可以很好地引导医生的用药选择,而这种选择就可以在市场形成优胜劣汰的正循环。
创新型产品迎来发展机遇
接下来还要讲一讲在医疗服务领域,有哪些创新型产品可以获得发展,以及我们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所能提供的帮助。
看过《创新陷阱-医疗投资的挑战》这本书的人都知道,在书中,作者详细描述了医疗服务领域开展创新的各种坑,同时,书中也为医疗创新指明了方向,其中,帮助医保节省费用是重点。
预防疾病领域
先来看看在预防疾病领域。疾病预防首先应该是日常生活管理,大家都知道,生活习惯和疾病有高度相关性,研究资料显示,人的预期寿命和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是60%,另外,16%是基因、16%是生活环境、8%是医疗水平。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人活多久是“命”,而命运是由个人选择决定的,由此可见在这个问题上哲学和医学高度统一,想要健康长寿就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得靠自己,其次,家庭医生也能起一部分作用,这部分作用主要是健康教育,家庭医生向居民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和指导。
但是,这两个方面我们都做得不好,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老百姓的观念,我们大部分国人都是刚刚脱贫,因为改革开放也不过四十年而己,还有很多人还处在脱贫的路上,我们的血液中基本上都是“穷”基因,说句刻薄的话就是人穷命贱,所以,对健康的关注度不高,换个专业术语就是“健商”太低。
二是我国基础医疗很不发达,基本上没有合格的家庭医生来为老百姓提供这类服务,甚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推动这种服务落地的有效的激励机制。
由此可见,发展全科医学,举办全科诊所,为老百姓提供家庭医生服务,让老百姓少生病或不病,这不仅符合老百姓的利益,而且符合医保公司的利益,一定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但是,在预防领域,目前产业化最好的却是体检。体检本来应该是先由家庭医生提供个性化体检方案,然后,在诊所或医疗机构实施。
但是,由于我国家庭医生缺位,老百姓无法了解自己身体的真实健康状况,在体检机构的宣传攻势下,只能选择专业的体检机构,于是,体检行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生产流水线式的过度体检最终演变成了一场中国式闹剧。
在预防环节,还有哪些好消息呢?我想应该是有的。
▍ 精准健康管理手段
首先是有利于帮助家庭医生提供精准预防方案的技术和产品。
精准健康管理手段的广泛推广不仅会造福百姓,而且会开辟一个巨大的市场,产生一个充满朝气的行业。
下面就我们肠癌基因筛查为例来阐述这个问题:
肠癌基因筛查具备几个特点,
一是可早期发现肠癌,现代医学普遍认为肠癌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预后和大量降低治疗费用,定期的肠癌基因筛查可以有效地早期发现癌变。
二是操作方便,相比于做肠镜检查,以大便为样本的基因筛查简单易行,並且无创,无任何医疗风险。
三是费用低,肠癌基因筛查相比于肠镜检查可节省更多成本。
四是可广泛推广,在肠癌基因筛查中,医生的工作只是收集大便样本,然后把样本寄给专业的实验室,由实验室完成检测工作,由此看来,对医生和医疗机构没有要求。
而肠镜检查对医疗机构有很高的要求,现在我国的基层医疗机构基本不具备这个能力。同时,检查质量和医生的医学水平、经验以及工作状况也高度相关,这也给大面积推广造成了障碍。
由此可见,大肠癌基因筛查具备条件,可以得到大力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产业。
上文中我们谈到,日常健康管理方面有两个参与者,一是自己,二是家庭医生。肠癌基因筛查项目执行的主体是医生,那么,有没有产品能帮助老百姓,让他自己来提高自身的健康管理水平呢?我想,应该还是有的,可穿戴设备就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 健康管理设备
我想从我的个人实践来谈谈这个问题,当我年龄跨过40岁,体重超过180斤的时候,我便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于是,我选择快走来减重和提高健康水平。
快走是最简单锻炼身体的办法,同时,我也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有诸多优点,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很难坚持。德国总理默克尔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一个人走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可以走得更远。它揭示了一个道理,我要坚持走下去就需要一群人的陪伴,而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不可能。
华为手环为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戴上手环,我便每天都可以看到我的微信朋友们的步数,我能真实地感觉到他们就在我身边,我们怀着同一个想法一起在快走,一种非常真实的陪伴感。
华为手环是个健康管理的好产品,我们会把手环的步数记录同步到家庭医生为居民建立的个人健康档案中去,这可以很好帮助家庭医生进行健康管理。
由此可见,华为手环为许多穿戴设备生产厂家开阔了视野,在面对C端的健康管理产品会有很大的市场。
医疗服务的核心环节是治疗,在传统的治疗方式之外有没有新的机会呢?
我们先看看IBM watson吧,IBM花巨资打造了这个医疗人工智能产品为肿瘤医生提供临床决策支持,理论上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大力减少不当治疗,对于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很有价值。
在我国,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医生在制定肿瘤治疗方案时,医院利益和医生利益最大化成为了主要的考量因素,肿瘤病人成了很多医院眼中的“唐僧肉”。
从这一点来说watson在大型医院是一个讨厌的存在,大多数治疗方案都遵循医院利益最大化原则,watson的规范化治疗方案按江湖话说就是来“砸场子”的。
我一直都相信watson是个好东西,一定会有人喜欢,那就是肿瘤病人和他的家属。
在我国现阶段,医患缺乏互信,大部分肿瘤病人在确诊之后都会考虑再三,有的病人会去多家大医院比较,多方咨询,终于找到个医院熟人,然后开始治疗;有的上了百度,不幸成为“魏则西”;还有的寻得一个“老中医”,吃一大堆没用的药汤。
怎样才能让肿瘤病人方便地得到watson的服务?我们把watson接到全科信息系统上去,肿瘤病人或家属在家门口的诊所就能得到watson的服务。
诊所医生从全科信息系统上可直接进入到watson系统,输入病人的各种检查数据,便可获得watson提供的治疗方案建议,然后把这些信息交给主持治疗的医生。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做对病人是有益的。
对于很多类似watson的产品来说,诊所是一个很好的产品销售终端,产品只需搭载到我们的全科信息系统上,便可直达几十万家优秀的诊所。我们为这类产品提供市场销售渠道,它们便可以轻易获得一个巨大的市场,让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
居家护理领域
居家护理也是一个充满前景的产业,居家护理有两个主要的应用场景,一是院后管理,居家康复。
基于社区医生的居家康复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同时,还可节省大量医疗资源,降低费用,这一点医保公司肯定会喜欢。
我认为如果基本医疗保险经办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他们一定会大力支持居家护理服务。
另外,国家开始推行长期护理保险,这也会给居家护理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二是养老,即将深度老龄化的中国,未富先老使我国的养老问题变得很严重,低成本的居家养老必定是政策首选,老人在居家养老中最主要的需求还是医疗和护理。
在居家护理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新的康复技术、器械、药品等等都会有很好的发展机会,同时,市场需求还会反过来会拉动基础医疗的发展。
新的时代来了,健康产业充满危机,也充满了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