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医院动态 >> 查看内容

精准发力 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2-10-14 11:00:20本站本站编辑查看次数:278
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专家的诊疗,便捷高效的就医服务,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十八大以来,福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如何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福建一直在积极探索。

  建高地 强专科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骨骼”

  学科建设是一所医院的立院之本、强院之基,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技术水平、人才培养和品牌效应。

  吴先生本是一名婚纱摄影师,三年前因急性脑出血落下了右侧肢体偏瘫的后遗症,尤其是右手,拿笔、拿筷子等动作都无法完成,年级不大却已成了半个“废人”。这样的情况在卒中人群中并不少见。

  幸运的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于2021年5月开诊。华山医院副院长、国内知名手外科专家徐文东教授任筹建办主任,不定期在福州坐诊。

  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徐文东教授决定为吴先生实施国际首创的“左右神经互换手术”。2021年7月8日,手术顺利实施。仅仅2小时,右手的神经就“连接”到右脑。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吴先生又可以重新拿起筷子,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升。

  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晋江市医院),是县城走出的首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骨科特色突出。

  永春的郑女士意外摔伤,右侧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累及关节面、左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而住进了晋江市医院。经评估,该手术难度较大,要把碎成渣的骨头,重新拼合,需很丰富的临床经验。所幸,在上海六院顶级骨科专家的帮扶指导下,手术难题迎刃而解。不仅手术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同时,减少了患者创伤面,加速了恢复期,让患者在晋江当地就获得了最好的治疗。

  据悉,目前我省有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落地实施,其中5个项目投入运营。同时我省组织实施新一轮医疗“创双高”,以加强临床专科建设为重点,以专科发展带动省市三级公立医院诊疗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安排医疗“创双高”专项经费,加强建设10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200个国家级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突出培养专科人才队伍,建设前沿医疗技术高地,提升临床专科科研教学能力,加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从根本上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骨骼”。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补充高质量发展的血肉

  2022年5月15日,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外科五区(肿瘤科)的医师们在福建省肿瘤医院朱坤寿和陈元美两位教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单孔胸腔镜下右上肺叶楔形切除术+纵膈淋巴结采样术”和“右上肺叶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术”2例早期肺癌根治性手术,这标志着沙县区总医院在早期肺癌的诊疗上有了新的突破,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省级专家的医疗服务。

  这是沙县区总医院以需求为导向,围绕“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的目标,积极引入优质专家资源,优化本土化人才,以人才队伍建设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区域综合实力所做的举措之一。

  在省卫健委的支持下,省肿瘤医院派驻专家到沙县区总医院任挂职副院长,开设肿瘤科,成为全三明市首家拥有肿瘤科的县级医院,2022年1—7月肿瘤区域就诊率同比提高46%。除了引进来,医院还选送本土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外出规培,并在乡镇成立村医联合服务站,搭建村医学习充电、服务管理新平台,规范化培训村医。

  人才培养是医院发展的必要条件。为加快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闽西北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三明市探索形成常态化沟通对接、专家轮换帮扶、学科带头人实训等机制,建立名医工作室15个,优化中医优势病种方案43个,开展中医新技术新项目17项,中医专家巡诊全覆盖活动8场。并选派医务人员前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习深造,同时中山一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为三明市医务人员线上培训1330人次;广安门医院驻点专家带教培养中医骨干21名。

  同样,各地市也奇招频出,强化人才队伍。

  泉州市创新改革人事制度,通过扩大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完善“县招县管乡用”机制,推行县域医疗卫生人才“编制池”管理;改善职称晋升空间;完善市直医疗机构与北京、上海等地优质医疗资源协作共建机制,实施特色专科团队、高学历人才、重点学科中青年骨干、薄弱学科带头人等8个培养项目,开展订单式、精准化培训,推动人才培养高位嫁接等措施引凤筑巢。

  南平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充实基层卫生力量稳定医护人员队伍十条措施》,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2021年,通过紧缺急需专业专项招聘、“人才南平校园行”招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双一流人才引进等方式,共招聘651人,比增41%。

  莆田市则发挥莆籍在外医疗专家作用,先后建成莆田市在穗、在榕、在沪医学专家工作站,签约建设全市30个名医“师带徒”专科工作室,2021年以来名医(团队)合计292人次来莆开展带教培训,在培学员160名,服务群众5300余人次。

  只有多角度多层次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医疗能力提升,才能补充高质量发展的血肉。

  全面改善医疗服务

  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神经

  福州的小倩(化名)今年26岁,因胃部不适,服用了十余种药物。没多久,她发现自己已怀孕。孩子能不能保,把小夫妻难住了。于是,夫妻俩来到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药学门诊咨询。主管药师张金认真询问了患者月经周期以及用药时间点,查找相关资料后解释,目前,很多药物的妊娠用药数据并不完善,需要结合产检、B超等孕期检查综合考虑。药师的建议让夫妻俩放下心来,决定先观察一下宝宝的状态。

  这次的门诊咨询收费20元,由医保承担。这是2022年7月1日起,福建省属公立医院先行先试,探索药学服务收费政策,也是我国首个药学服务收费的试点。而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让药师参与临床工作,指导安全用药。落地实施仅一个月,药学治疗门诊病例198人次,住院诊查费(临床药学加收)病例3155人次。

  鼓励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仅仅是我省全面改善医疗服务方面中的一项举措。近年来,我省聚焦“急难愁盼”问题,多举措丰富优质服务内涵。在完善省市县医院院前医疗急救网络、推广多学科诊疗、“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无红包”医院创建等下苦功。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是我省首家推行“无陪护”管理模式全院覆盖的医院。历经逾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一套系统、科学、完善的管理方案。

  住院多日,患者王大爷已习惯了这家医院的独特模式:家人止步病区外,住院的护理和生活照护皆由护士和护理员“包办”,三餐定时派送到病房,做检查时,由一支专业的带检团队全程带检,形成安全闭环管理。患者可随时在护士协助下通过视频设备与家属进行聊天。“护士经常会来看我们,询问我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随叫随到,非常方便。”王大爷表示。

  让患者在住院治疗中更安心、舒心,将家属从“手忙脚乱”的陪护中解脱出来,这是“无陪护”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7月,福建省卫健委、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按照财政、医保、患者各负担一点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福建省立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等四家三级公立医院将作为省属医院首批试点单位,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

  此外,为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进一步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我省健全了“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7类73项临床检验项目、3类55项医学影像检查项目“一键”互认,毫秒级共享,群众看病就医时换一家医院就得重新检查一遍的现象成为历史。截至2022年9月底,全省互认平台已接入234家公立医院,基本实现省、市、县级公立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报告调阅共享,累计互认检查检验项目约1亿项次,累计互认金额约51.19亿元,覆盖5454.08万就诊人次。

  为了让群众就医更放心,省内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100%开展“无红包”医院创建活动……

  有了这些优质的医疗服务,我省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逐年上升,大大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神经。

  据省卫健委相关人员介绍,今后,我省还将通过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打造医疗高地、构建临床专科群、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医学科研创新、加强城市医联体建设、促进资源下沉共享、丰富优质服务内涵、加快智慧医院发展、强化措施保障等方式进一步推动我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让更多患者受益。

 

《福建卫生报》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34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