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药品动态 >> 查看内容

中证医疗指数创历史新高 集采深化将重塑医疗器械板块投资逻辑

2021-01-21 19:41:03本站liming查看次数:467

第四批国家药品集采已于近日正式启动。

国家医疗保障局价格招采司招标采购处副处长董朝晖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药品领域常态化开展集中采购,预计每年可能会开展两批集中采购;在耗材领域会继续探索,将更多的产品纳入集中采购范畴,同时会加强对地方的指导,在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推进医药集中采购。

应对集采降价公司各有招数

众成医械研究院研究员郑珂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对于医疗器械等耗材的集中采购仍然以地方自行探索试点为主,随着各地实践的逐渐规范化、科学化,未来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将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但由于医疗器械的特殊性,增加了集中采购的挑战,因此我国医疗器械的集中采购会在地方试点探索出相对成熟的模式之后,再进行全面推广。

为加强高值医用耗材规范化管理,2020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的通知》,将导丝、血管支架、耳内假体等18类耗材列为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首轮集中采购结果效果显著,以冠脉支架为例,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与2019年相比,相同企业的相同产品平均降价93%,国内产品平均降价92%,进口产品平均降价95%。

医疗器械品类丰富,细分产品与型号众多,也诞生了各细分领域的龙头甚至垄断型公司。即便第一批医疗器械集采“跳水价”和第二批医疗器械集采在2020年11月集中袭来,据东财数据统计,中证医疗指数在11月下跌10.33%后,次月便上涨达16.71%,集采并未对整个医疗器械板块带来长久的负面影响。

郑珂认为,医疗器械企业在应对集中采购政策时也有更多的对策,如跳出现有产品和模式,考虑开发新产品和开辟新市场,通过丰富的产品组合,降低政策冲击;向国际市场进发,避免对国内市场的单一依赖;对上游企业进行并购,使原材料的价格、质量和研发更可控,避免采购端和销售端两头承压,防止原材料波动带来的价格风险;利用供应链金融,以期更快速地回笼资金,比如应收账款池融资等。

医疗器械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医疗器械集采实施后,产品单价大幅下跌或导致企业利润下滑,这是市场普遍接受的共识。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医疗器械整体利润高,尤其是高值耗材领域有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存在,具有较高的估值和市场竞争力,因此集采不只是拧价格水分,更让传统企业让出市场空间。

龚涛说:“在二级市场投资上,医疗器械板块过往的业绩白马股不再受追捧,市场关注点在产业链纵向细分龙头和技术创新型企业。”

在2020年11月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高值医用耗材第二批集中采购数据快速采集与价格检测的通知》,将第二轮医疗器械集采范围扩展至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除颤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六大品类,进而导致整个医疗器械板块震荡下行。

中证医疗指数显示,集采只带来短期的负面影响,据东财数据统计,该指数2020年累计涨幅近80%。值得关注的是,在2021年1月21日创出指数新高,年内累计涨幅达到11%。华西证券研报指出,医疗器械板块的投资逻辑可以沿着政策演变寻找稳定增长的细分领域。如暂时没有集采压力的细分领域,以及在集采赛道上产品复杂、应对能力更强、具有先发优势壁垒的企业。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受全国集采影响,但行业细分赛道的投资价值越发凸显。得益于医疗器械行业较好的业绩表现和科技创新价值,在政策出清落后产能情况下,现如今是医疗器械公司的发展黄金时期。

张翠霞说:“传统守旧的医疗器械公司因为渠道和发展受到集采影响,要么退出市场,要么不断投入研发,寻找新的创新产业,接下来整个医疗器械行业的并购重组和扩张会十分积极,集采给医疗器械产业带来新的活力。从投资角度可以关注能够平滑经济政策周期、低风险有韧性的平台型医疗器械龙头,积极投身新技术研发和并购的创新型公司,在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细分市场呈寡头垄断的公司等。”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40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