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推进全市“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2018-10-24 11:02:36南方网佚名查看次数:454
不久前刚刚战胜死神的林先生,这天手持锦旗来到中山市西区医院急诊室,四处寻找急诊科医生杨军。恰巧中山市中医院急诊科医生郭应军正在西区医院交流,林先生看到郭应军便对他说:“太感谢了郭医生,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林先生找的人不是杨医生吗?
原来,一个多月前救他一命的是杨军,也是郭应军。他们所在的西区医院和中山市中医院作为医联体实现“无缝接力”,共同挽救了林先生的生命。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山市已初步搭建起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全市所有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加入到医联体建设中。2017年,全市75%的门诊病人、59%的住院病人留在镇区诊治,市域内住院率达到97.4%,分级诊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各级医院通过相互配合,保障了“双向转诊”工作的顺利承接,同时分级诊疗也倒逼医疗机构不断完善自身服务质量。
南方日报记者 郎慧
通讯员 于芝春
医疗资源共享缩短患者救治时间
时间回到9月3日19时05分,杨军与同事何妙茹跟随120出发,赶往广丰广场接突发胸痛的林先生。然而,救护车刚到,林先生就出现了心跳呼吸骤停的症状。
对患者病情进行研判后,杨军一方面果断对其进行心肺复苏,争取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同时他熟练地启动了医联体内转诊机制,直接联系中山市中医院急诊科要求转诊抢救。当晚19时38分,西区医院将急救车直接开进了中山市中医院胸痛中心,双方在抢救床旁无缝对接,顺利完成转诊,接力抢救林先生。
郭应军带领中山市中医院急诊科医护团队,坚持不懈进行复苏抢救将近三小时,最终林先生得以恢复心跳,并转入ICU继续治疗,双院转诊成功衔接。近日,恢复良好且无脑部后遗症的林先生已顺利出院与家人团聚,他感谢两家医院完成的“生命的接力”。
郭应军表示,林先生的成功抢救还得益于中山市中医院—西区医院医联体“点对点”转诊机制,两家医院及时联系,同时做两手准备,为整个抢救环节赢得了黄金时间。据悉,中山市中医院—西区医院医联体于2014年正式启动,是中山市建设的首批医联体之一。
目前,该医联体内已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中山市中医院帮助西区医院加强医疗队伍建设,与此同时西区医院也成为了中医院的前哨,与中医院高效联动,保障了医联体中双向转诊地顺畅运行,使得像林先生这样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出院后的林先生不必再经常跑中医院了,平时他可以到离家更近的下级医疗机构取药。
随着中山市中医院下转病人的增多,西区医院的专科发展也得到了推动。据悉,医院近两年新增面积3000平方米,新筹建中医康复科、ICU科室。2018年上半年,西区医院承接中医院下转术后恢复患者82例、阑尾炎100例、输尿管结石26例。
三甲医院创建专科联盟共享医疗资源
正如抢救林先生的经过一样,医联体的建设增强了医院间的联系,为积极与兄弟单位对接,各级医院都在寻求合作,提升服务质量以确保双向转诊的顺利进行。
为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自2017年11月起,中山市中医院与黄圃人民医院、陈星海医院、沙溪隆都医院、民众医院、东升医院等8家镇区医院共同组建了中山市中医院专科联盟。
自专科联盟成立以来,中山市中医院正逐步探索联盟形式的临床路径模式,实现分级诊疗。院内专科骨干曾多次到联盟成员单位走访,就专科合作的需求及细节进行交流,已初步确定需要开展合作治疗的方向病种,并尝试确定双向转诊的标准。
据统计,自成立以来,中山市中医院专科联盟已转诊疑难急危患者共1000余人次,其中危重患者300余人次。对病情稳定后适合转回当地的患者,中医院均积极动员其转回镇区医院,大部分病人也表示同意。
与此同时,2017年10月,由中山市中医院牵头与24家镇区医院及1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愿联合成立了中山市中医院“治未病”联盟,逐步构建起由市、镇、社区组成的三级中医预防保健网络。目前,全市24个镇区医院以及1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基本完成治未病中心的建设,各基层单位中医药服务覆盖面基本达标。
除了打造全市的中医联盟,今年8月,中山市中医院还上线了全市双向转诊电子系统,对上转的患者予以优先就诊、优先住院等服务。对于同一个医联体内的西区医院,中医院以“点对点”“科对科”“专病对专病”为主轴,大力支持西区医院专科建设。
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加入医联体
如今,中山市已初步搭建起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全市所有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加入到医联体建设中。如去年6月中山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立以来,已签约培训网络医院12家,举办大型社区义诊3次、社区胸痛讲座5次,惠及5000余人。患者就诊胸痛网络的任何一家医院,均能实现救治信息的共享,实现远程诊断。患者从基层医院的急诊甚至是发病现场,即可直达人民医院手术室,极大地缩短了心肌梗死救治的时间,减少了各个环节的延误。
为推进落实中山市分级诊疗工作,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市卫计局局长雷计敏对西区医联体建设进行了实地督查。在督查过程中,各级医疗机构就“双向转诊”标准、医保政策适配度以及转诊过程中的衔接等问题建言献策。
西区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药品目录的差异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基药限制,成为医院转诊病人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对于医保病人有可能存在上级医院住院自费部分比下级医院少的情况,这样不利于实现对患者的下转。中山市中医院负责人则指出,相关部门应积极搭建促进远程医疗业务开展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各级医院也要积极同实力雄厚的第三方平台合作。
对于分级诊疗的下一步工作,雷继敏强调说,应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医改政策、“双向转诊”制度等相关知识,引导群众转变就医观念,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对于基层医院,应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中医科室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百姓真正放心在基层首诊。
丘树宏也对下一阶段的分级诊疗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他表示,应通过分级诊疗进一步做好全市公共卫生工作,增强人民群众在健康方面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快速度、提高质量、创造更多经验并积极对外分享。
原来,一个多月前救他一命的是杨军,也是郭应军。他们所在的西区医院和中山市中医院作为医联体实现“无缝接力”,共同挽救了林先生的生命。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山市已初步搭建起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全市所有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加入到医联体建设中。2017年,全市75%的门诊病人、59%的住院病人留在镇区诊治,市域内住院率达到97.4%,分级诊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各级医院通过相互配合,保障了“双向转诊”工作的顺利承接,同时分级诊疗也倒逼医疗机构不断完善自身服务质量。
南方日报记者 郎慧
通讯员 于芝春
医疗资源共享缩短患者救治时间
时间回到9月3日19时05分,杨军与同事何妙茹跟随120出发,赶往广丰广场接突发胸痛的林先生。然而,救护车刚到,林先生就出现了心跳呼吸骤停的症状。
对患者病情进行研判后,杨军一方面果断对其进行心肺复苏,争取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同时他熟练地启动了医联体内转诊机制,直接联系中山市中医院急诊科要求转诊抢救。当晚19时38分,西区医院将急救车直接开进了中山市中医院胸痛中心,双方在抢救床旁无缝对接,顺利完成转诊,接力抢救林先生。
郭应军带领中山市中医院急诊科医护团队,坚持不懈进行复苏抢救将近三小时,最终林先生得以恢复心跳,并转入ICU继续治疗,双院转诊成功衔接。近日,恢复良好且无脑部后遗症的林先生已顺利出院与家人团聚,他感谢两家医院完成的“生命的接力”。
郭应军表示,林先生的成功抢救还得益于中山市中医院—西区医院医联体“点对点”转诊机制,两家医院及时联系,同时做两手准备,为整个抢救环节赢得了黄金时间。据悉,中山市中医院—西区医院医联体于2014年正式启动,是中山市建设的首批医联体之一。
目前,该医联体内已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中山市中医院帮助西区医院加强医疗队伍建设,与此同时西区医院也成为了中医院的前哨,与中医院高效联动,保障了医联体中双向转诊地顺畅运行,使得像林先生这样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出院后的林先生不必再经常跑中医院了,平时他可以到离家更近的下级医疗机构取药。
随着中山市中医院下转病人的增多,西区医院的专科发展也得到了推动。据悉,医院近两年新增面积3000平方米,新筹建中医康复科、ICU科室。2018年上半年,西区医院承接中医院下转术后恢复患者82例、阑尾炎100例、输尿管结石26例。
三甲医院创建专科联盟共享医疗资源
正如抢救林先生的经过一样,医联体的建设增强了医院间的联系,为积极与兄弟单位对接,各级医院都在寻求合作,提升服务质量以确保双向转诊的顺利进行。
为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自2017年11月起,中山市中医院与黄圃人民医院、陈星海医院、沙溪隆都医院、民众医院、东升医院等8家镇区医院共同组建了中山市中医院专科联盟。
自专科联盟成立以来,中山市中医院正逐步探索联盟形式的临床路径模式,实现分级诊疗。院内专科骨干曾多次到联盟成员单位走访,就专科合作的需求及细节进行交流,已初步确定需要开展合作治疗的方向病种,并尝试确定双向转诊的标准。
据统计,自成立以来,中山市中医院专科联盟已转诊疑难急危患者共1000余人次,其中危重患者300余人次。对病情稳定后适合转回当地的患者,中医院均积极动员其转回镇区医院,大部分病人也表示同意。
与此同时,2017年10月,由中山市中医院牵头与24家镇区医院及1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愿联合成立了中山市中医院“治未病”联盟,逐步构建起由市、镇、社区组成的三级中医预防保健网络。目前,全市24个镇区医院以及1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基本完成治未病中心的建设,各基层单位中医药服务覆盖面基本达标。
除了打造全市的中医联盟,今年8月,中山市中医院还上线了全市双向转诊电子系统,对上转的患者予以优先就诊、优先住院等服务。对于同一个医联体内的西区医院,中医院以“点对点”“科对科”“专病对专病”为主轴,大力支持西区医院专科建设。
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加入医联体
如今,中山市已初步搭建起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全市所有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加入到医联体建设中。如去年6月中山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立以来,已签约培训网络医院12家,举办大型社区义诊3次、社区胸痛讲座5次,惠及5000余人。患者就诊胸痛网络的任何一家医院,均能实现救治信息的共享,实现远程诊断。患者从基层医院的急诊甚至是发病现场,即可直达人民医院手术室,极大地缩短了心肌梗死救治的时间,减少了各个环节的延误。
为推进落实中山市分级诊疗工作,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市卫计局局长雷计敏对西区医联体建设进行了实地督查。在督查过程中,各级医疗机构就“双向转诊”标准、医保政策适配度以及转诊过程中的衔接等问题建言献策。
西区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药品目录的差异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基药限制,成为医院转诊病人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对于医保病人有可能存在上级医院住院自费部分比下级医院少的情况,这样不利于实现对患者的下转。中山市中医院负责人则指出,相关部门应积极搭建促进远程医疗业务开展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各级医院也要积极同实力雄厚的第三方平台合作。
对于分级诊疗的下一步工作,雷继敏强调说,应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医改政策、“双向转诊”制度等相关知识,引导群众转变就医观念,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对于基层医院,应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中医科室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百姓真正放心在基层首诊。
丘树宏也对下一阶段的分级诊疗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他表示,应通过分级诊疗进一步做好全市公共卫生工作,增强人民群众在健康方面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快速度、提高质量、创造更多经验并积极对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