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健身消费可否纳入医保?省政协建议相关部门调研
2017-01-20 09:48:54合肥在线佚名查看次数:456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现在,不少市民每年做一次体检,每周去一趟健身房。倘若体检和健身消费都纳入医保,大家的积极性肯定会更高。在今年安徽省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这样的建议。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不重视健康体检,一些普通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因为费用问题,很多能够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疾病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以致小病变成大病而因病致贫。”政协委员胡邦明说,健康体检是有病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手段。实际上,及时发现疾病,及早进行治疗,会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费用,从而节省医保资金。因而,他提出建议,安徽省可将健康体检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制定相应的医保政策,从政策上引导参保人员主动定期体检。例如,可以首先将50岁以上的城乡居民的健康体检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规定每年报销体检费用1次,也可先两年报销1次。
将体检纳入医保的呼声不断,如果能够实现的话,“健身消费”是否也能搭上顺风车?实际上,对于“健身消费”的看法,不少人还停留在市场行为上。政协委员周军则认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可以提高人的体质,预防疾病,这与建立医疗保险制度保障国民身体健康的初衷一脉相承。因此,将健身消费纳入医保范围,盘活医保个人账户结余资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利用医保资金促进健身预防疾病,势必将医保的目的宗旨推向更高层次。
目前全国有部分城市已试点推出在健身中心刷医保卡健身消费的举措,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比如,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条例》就规定,市民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上一年度余额达到本市上一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百分之五的,可以将余额的百分之十用于个人健身消费。江苏省苏州市早已试点推行“阳光健身卡”制度,允许市民将其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余额的一定比例转入健身账户,用于个人健身消费,运行以来,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目前这一制度在常州、南通等地也已开展。从2016年1月起,山东省泰安、威海、潍坊、日照、烟台五市也相继启动医保卡健身。
对此,周军提出建议,安徽省医保部门可与省体育局共同进行调研,研究参考其他省市试点成功经验,合作加快推进我省健身消费纳入医保范围工作,促进全省全民健身运动发展,进而节约医保开支。
“爱美之心”不应成为他人敛财工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近年来风生水起的美容业,存在诸多隐患,毁容、损容事件屡有发生。政协委员朱仁厚建议,要加强对医学美容市场的监管,例如执业医师需进行资格考核制度,需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
“医学美容与生活美容,在概念和界限上存在严重的混淆问题。”朱仁厚说,医学美容是通过医学手段,包括药物、仪器及手术等,以达到改变人体外部形态、色泽及部分改善其生理功能,增强人体外在美感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治疗。生活美容则是运用化妆品、保健品和非医疗器械等非医疗性手段,对人体所进行的皮肤护理、按摩等带有保养或者保健型的非侵入性的美容护理。对大多数爱美的人士而言,并不会区分医学美容和生活美容。而一些商家借机炒作,本应医疗机构才能开展的医学美容,如今变得随处可见。
朱仁厚介绍说,许多美容机构的“主刀”医生都是流动的,做完手术就走人,还有的医生根本就没有从业资格,只是在一些美容班短期学习生活美容操作手法或简单的医学美容手段,便开展医学美容,结果往往因缺乏基本皮肤外科或美容外科知识,给求美者的身心造成伤害,损害了求美者的利益,引起诸多医疗纠纷。
一起起美容纠纷,让人们意识到规范医学美容市场的重要性。对此,朱仁厚建议,执业医师需进行资格考核制度,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同时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其中负责实施中医美容和皮肤美容项目的人员应分别具有3年以上从事中医专业和皮肤病专业临床工作经历),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等。同时,也应规范医学美容机构的服务范围,以及从业人员、药品、器材和收费的标准。工商、物价、卫生行政部门等严格执法,取缔非法从事医学美容的美容院,治理不合理收费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建议设立专门的投诉部门,严厉打击医学美容事故,规范医学美容行业。”朱仁厚说,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设立专门的投诉部门,处理医学美容事故,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就合肥来说,很多医学美容医疗事故,理应得到主管部门的重视,不能让消费者投诉无门。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不重视健康体检,一些普通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因为费用问题,很多能够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疾病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以致小病变成大病而因病致贫。”政协委员胡邦明说,健康体检是有病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手段。实际上,及时发现疾病,及早进行治疗,会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费用,从而节省医保资金。因而,他提出建议,安徽省可将健康体检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制定相应的医保政策,从政策上引导参保人员主动定期体检。例如,可以首先将50岁以上的城乡居民的健康体检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规定每年报销体检费用1次,也可先两年报销1次。
将体检纳入医保的呼声不断,如果能够实现的话,“健身消费”是否也能搭上顺风车?实际上,对于“健身消费”的看法,不少人还停留在市场行为上。政协委员周军则认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可以提高人的体质,预防疾病,这与建立医疗保险制度保障国民身体健康的初衷一脉相承。因此,将健身消费纳入医保范围,盘活医保个人账户结余资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利用医保资金促进健身预防疾病,势必将医保的目的宗旨推向更高层次。
目前全国有部分城市已试点推出在健身中心刷医保卡健身消费的举措,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比如,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条例》就规定,市民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上一年度余额达到本市上一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百分之五的,可以将余额的百分之十用于个人健身消费。江苏省苏州市早已试点推行“阳光健身卡”制度,允许市民将其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余额的一定比例转入健身账户,用于个人健身消费,运行以来,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目前这一制度在常州、南通等地也已开展。从2016年1月起,山东省泰安、威海、潍坊、日照、烟台五市也相继启动医保卡健身。
对此,周军提出建议,安徽省医保部门可与省体育局共同进行调研,研究参考其他省市试点成功经验,合作加快推进我省健身消费纳入医保范围工作,促进全省全民健身运动发展,进而节约医保开支。
“爱美之心”不应成为他人敛财工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近年来风生水起的美容业,存在诸多隐患,毁容、损容事件屡有发生。政协委员朱仁厚建议,要加强对医学美容市场的监管,例如执业医师需进行资格考核制度,需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
“医学美容与生活美容,在概念和界限上存在严重的混淆问题。”朱仁厚说,医学美容是通过医学手段,包括药物、仪器及手术等,以达到改变人体外部形态、色泽及部分改善其生理功能,增强人体外在美感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治疗。生活美容则是运用化妆品、保健品和非医疗器械等非医疗性手段,对人体所进行的皮肤护理、按摩等带有保养或者保健型的非侵入性的美容护理。对大多数爱美的人士而言,并不会区分医学美容和生活美容。而一些商家借机炒作,本应医疗机构才能开展的医学美容,如今变得随处可见。
朱仁厚介绍说,许多美容机构的“主刀”医生都是流动的,做完手术就走人,还有的医生根本就没有从业资格,只是在一些美容班短期学习生活美容操作手法或简单的医学美容手段,便开展医学美容,结果往往因缺乏基本皮肤外科或美容外科知识,给求美者的身心造成伤害,损害了求美者的利益,引起诸多医疗纠纷。
一起起美容纠纷,让人们意识到规范医学美容市场的重要性。对此,朱仁厚建议,执业医师需进行资格考核制度,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同时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其中负责实施中医美容和皮肤美容项目的人员应分别具有3年以上从事中医专业和皮肤病专业临床工作经历),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等。同时,也应规范医学美容机构的服务范围,以及从业人员、药品、器材和收费的标准。工商、物价、卫生行政部门等严格执法,取缔非法从事医学美容的美容院,治理不合理收费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建议设立专门的投诉部门,严厉打击医学美容事故,规范医学美容行业。”朱仁厚说,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设立专门的投诉部门,处理医学美容事故,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就合肥来说,很多医学美容医疗事故,理应得到主管部门的重视,不能让消费者投诉无门。